【提要】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思想解放同樣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針對特定時期已經解放了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化,還需要繼續解放。解放思想,需要克服兩種虛假的解放思想:一是脫離嚴明紀律的解放思想;二是脫離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既要破除改革開放前的某些思想觀念的困擾,也要破除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某些『洋教條』的束縛。
德國詩人海涅曾寫到:『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中國人民正行進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之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夢想的新征程,需要偉大思想閃電的照耀。
需要繼續解放思想
中國發展正處在一個歷史的關鍵時刻,需要繼續解放思想,也就是要對已經解放的思想再解放。
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沒有來過中國,但十分關心並預言中國將要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轉折。早在1857年,他指出:『舊中國的死亡時刻正在迅速臨近』,『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親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的垂死掙紮,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①]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辜負馬克思恩格斯的厚望,在結束了不斷衰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歷史後,又結束了舊中國軍閥割據、一盤散沙的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人民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世界觀察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到本世紀中葉,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的時刻,中國必將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心,必將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同時,更應該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全國人民需要繼續付出艱辛的努力。世界現代化歷程表明,每個國家的現代化路途上,往往需要跨越若乾關鍵的門檻。邁過此門檻,將漸入佳境,步入坦途的新臺階;如果無法超越此門檻,則可能功虧一簣,中斷現代化征程。我們越來越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就是到了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時期。這是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復雜困難和風險的時期,是一個既有難得機遇又有嚴峻挑戰的時期。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②]如果不繼續保持清醒的頭腦,繼續解放思想,就不能全面認識新階段的新特征新矛盾,就無法增強懮患意識,難以找到了突破發展瓶頸的辦法,社會主義中國也難以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也就是說,已進入實現民族復興快行車道的中國,正面臨著前進道路上的復雜的新問題、新情況。是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驕傲自滿,故步自封,還是繼續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促發展,解決新問題?何去何從,這是新時代提出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解放思想,是我黨歷史上克服遇到的困難的有效武器。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以解放思想為武器,將全黨從統治多年的濃厚的教條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毛澤東教導中國人民以蘇聯為鑒戒,處理好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包括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中央和地方、漢族和少數民族、黨和非黨、革命和反革命、是非關系、中國和外國在內的十大關系。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開闢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到了新的重要關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問題不期而遇。改革任務的艱巨復雜敏感程度,絲毫不亞於四十年前。越要攻堅克難,越是需要解放思想。
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纔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纔能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習近平同志提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思想解放同樣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解放思想不是一觸而就的短暫瞬間,而是一個連續的不間斷的過程。時間是無限的,空間也是無限的,思想的長河要在解放思想中奔騰不息,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壯觀局面。隨著時間的日夜流逝和空間的不斷挪移,過去的解放過的思想,可能成為新時代進步的障礙性思想。針對特定時期已經解放了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化,還需要繼續解放。解放思想的『繼續』性特征,決定了即便是當初的那些解放思想的新派人物,如果沒有繼續解放思想的勇氣,有可能成為被新時代拋棄的的思想僵化者。
克服假冒的思想解放
至少有兩種假冒的解放思想,一是脫離嚴明紀律的解放思想,二是脫離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
脫離嚴明紀律的解放思想,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許多被查處的『一把手』官員,有一個較為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曾經為黨和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往往思想過度解放,思想過度自由,思想過度開放,罔顧黨紀國法的約束,對黨紀國法置若罔聞,胡作非為,觸犯黨紀國法。有的上級領導對下級『一把手』多是提出任務目標,給出政策,多是設置激勵機制,但少了鐵面無私的嚴格監督,少了剛性制度的要求,放縱他們思想出格,行為出格;同級和下級根本不敢抵觸這些以解放思想為名而膽大妄為的『一把手』,這就造成了這些『一把手』處於權力失控而渾然不覺的危險境地。他們的思想已經解放到足以踐踏民主集中制、搞家長制式一言堂的程度,已經解放到足以對中央大政方針和重大工作部署口無遮攔、毫無顧忌地評頭論足的程度,已經解放到足以在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打折扣、搞變通、欺騙黨中央的程度,已經解放到足以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程度。他們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本來想造福一方百姓,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豈料想鋃鐺入獄,悔恨終生!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嚴明黨紀國法的關系,堅決抵制各種違背共產黨人要求的錯誤思想。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不是要人們擺脫黨紀國法的約束而絕對化地強調解放思想,不是要人們脫離嚴明紀律而孤立地強調解放思想,同樣,嚴明黨紀國法,不是要人們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是要人們做思想上的『套中人』,不是要人們脫離解放思想而抽象地強調嚴明紀律。解放思想和嚴明紀律,要統一於建設一個偉大的黨的時代要求,統一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在思想界,無法如何強調解放思想,都不允許放任反馬克思主義的言論流行開來,不允許危害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言論大行其道。要在廣大黨員乾部特別是那些身居關鍵崗位的負責任的重要領導乾部們中進一步重申,務必遵守紀律和規矩,思想過硬,使黨紀國法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真正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這不是對乾部的苛責,而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乾部,而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任何黨員乾部都不得假冒解放思想之名把黨的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浮躁虛華、沽名釣譽,任何黨員乾部都不得假冒解放思想之名凌駕於黨紀國法之上、徇私枉法,任何黨員乾部都不得假冒解放思想之名把人民賦予的職責當作私器牟取私利、滿足私欲。黨紀國法觸碰不得,違犯必究。習近平指出:『一個乾部能力有高低,但在遵紀守法上必須過硬,這個不能有差別。』[③]一個人思想解放,思想開放,是值得肯定的,但沒有很強的紀律意識,沒有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不是合格的乾部。這樣的乾部被委以重任,一定會禍害統轄之下的百姓,禍害自己及其家人。這種乾部官越居於高位,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危害就越大。
脫離實事求是的解放思想,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載入新黨章中的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其中,事實事求是為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題中之義。要做到實事求是,就是要遵循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積極探索,開拓創新,不斷研究新情況,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實踐無止境,解放思想無止境。這裡的『無止境』,是就一般意義、普遍意義、歸根到底意義而言的,不是說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情況都要開展大規模的解放思想運動。在全社會較為普遍地出現了思想保守、思想僵化的狀況,不開展思想解放運動不足於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的時期,有必要特意突出一下解放思想,全黨全社會開展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讓人們以衝破思想的牢籠,而在掃清了或者基本掃清了束縛全社會的保守思想或過時思想的障礙後,則有必要提醒人們不可脫離『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而絕對地片面地強調解放思想。
既不能脫離解放思想片面地講實事求是,也不能脫離實事求是絕對地講解放思想。我們講的解放思想,是立足於實事求是基礎上的解放思想,不是哪種作風飄浮、空話套話連篇、靠不斷提出新口號新名詞新概念填補思想空虛思想匱乏的所謂『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為了解決發展改革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為了放一些永遠無法兌現的空炮,喊出一些連自己也無法相信的口號,博得一些廉價的思想解放的名聲。
還有那些觀念需再解放
繼續解放思想,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智慧和勇氣,需要不斷突破教條主義的枷鎖,既要破除改革開放前的某些思想觀念的困擾,也要破除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某些思想觀念的束縛。
在改革開放初期,針對普遍存在的人民生活困難、物質匱乏的狀況,黨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方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提到相當高的位置,這是歷史的必然要求。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由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時代,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單純追求物質財富增加的思想觀念,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需要重新審視當代中國出現的貧富分化的現象,促進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需要糾正忽視生態保護的傾向,重視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和社會成本,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需要在繼續重視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前提下,重視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領域出現的問題,改變重資本而輕勞動的偏好,保護勞動人民的權益,補齊民生短板,消萬民之懮,解萬民之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膽吸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理論,使改革開放事業破浪前進。目前,盡管有個別人的思想中還存在僵化的脫離現時代的舊觀念,但無庸諱言,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這是思想解放的碩果。問題在於,改革開放以來受到西方嚴重影響所形成的許多新的價值觀念,甚至在中國已經得到體系化的西方思想觀念,有沒有偏頗之處?要不要針對一些人思想深處存在的諸如『西方迷信』和『市場萬能』的洋教條,來一次繼續解放思想,以廓清迷霧,正本清源?西方國家發展道路與中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國家行之有效的理論,未必適應於東方的社會主義中國。將西方的理論標准奉為圭臬,硬套到中國改革的實踐上,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進行格式化,充當裁判,是極其荒謬的。中國共產黨曾經為從蘇聯經驗的教條中解放出來而開展過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當前繼續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清理影響中國思想界的西方『洋教條』。
我們曾經幻想,在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後,我國居民住房供需的巨大矛盾在市場這只神聖的『手』的把玩中將順利解決。但實際情況是,城市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滿足大眾的住房需求,反而摧生了一批房產投機家,大肆興風作浪,將大量房產控制在自己手中,寧願閑置,也要待高價而沽。各利益方爭先恐後瓜分房產利潤,八仙過海,各顯騙術。房價猛烈飆昇,不但城市貧困人口無望改善居住條件,就是那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俗稱『夾心層』),也根本無法依靠勤奮工作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只好望『樓』興嘆,引發了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等諸多社會問題。即便是幸運地購得住房的社會底層百姓,也是耗盡了幾代人的血汗錢。當居者為居其屋而殫精竭慮時,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了,而是一個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的政治問題了。令人欣慰的是,黨和政府以新的勇氣,解放思想,制定了防止房價上漲的國家調控政策,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但有學者依據西方經濟學理念,指責政府乾預經濟運行,違背了市場法則,破壞了市場機制。好像西方經濟學理念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普通百姓是否有房子住則是無所謂的。其實,這是西方洋教條作祟的表現。要推動中國發展,就要以繼續解放思想的態度來重新審視勞動與資本的關系,重新定位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大膽突破西方觀念的禁區。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6頁。
[②]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9頁。
[③] 《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101頁。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本文主要內容曾以《讓思想再解放的閃電照亮中國新征程》為題刊於人民論壇,此為作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