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手握國際前沿技術的白俄羅斯專家來了;曾經在這裡實習的博士來了,把這裡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還有大批本科、碩士畢業生向這裡匯聚。這裡,就是哈爾濱新區。數據顯示,2018年,圍繞人纔引進,哈爾濱新區從三個維度發力:立足本省,引進1500多名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面向全國,引進碩士及以上學歷高端人纔300多人;著眼海外,引進俄羅斯、美國等外籍專家30餘人。走,到江北去!目前,哈爾濱新區內共匯集各類人纔20多萬人。
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引纔『金梧桐』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哈爾濱新區獲批三年多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哈爾濱新區打造成為全省乃至東北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最具潛力的創新高地、最具優勢的轉型發展引擎』的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哈爾濱新區內已集聚各類研發機構200多家、各類企業24000多家,其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28戶,佔哈市的69.8%、全省的46.2%,對各類高層次人纔形成強大吸引力。
哈爾濱科匯涂層技術有限公司是專業的涂層研發生產企業,今年,該公司聘請了伊戈爾·奧古萊等6位來自白俄羅斯和美國的專家組成國際研發團隊,攻關PVD- DLC高端涂層一體機研發及制造項目,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若想保持領先水平,技術要不斷迭代,而這需要人纔來實現。』公司項目負責人劉濤說,目前,通過國內外專家的悉心指導,PVD-DLC一體機研發制造項目中幾個困擾項目小組許久的關鍵技術難題已迎刃而解,國內首臺PVD-DLC一體機即將投入量產,我國DLC涂層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現狀也將隨之打破。
『去年,我們在省內外招收應屆畢業生40餘人,其中碩士及以上佔60%;近3年招收省內外應屆畢業生400餘人,其中60%應屆畢業生來自211院校。』哈爾濱海能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招聘的經理張宇告訴記者,擁有『人纔』這一核心競爭力,讓業已成為全球專業通信領域主流供應商的『哈海能達』,定下了未來兩年匯聚起一支近1000人的科研隊伍,為地方帶來近20億的產值,並依托領先的技術優勢,開拓萬億級應急市場新藍海,建設全球最大專網集群系統產品研發基地的目標。
哈爾濱新區快速成長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引纔引智的『金梧桐』。『現在,在哈爾濱只要說到IT產業或公司,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哈爾濱新區科技創新城,這裡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哈爾濱的硅谷,也是IT人實現夢想的地方。』哈爾濱安天科技公司安天研究院安全研究員趙超說。
政策跟進燃起人纔創業乾事激情
近日,哈爾濱新區面向全國招聘的9名國有企業總經理已經上崗,他們飽含激情,想要在這方新天地裡一展拳腳。『其實在2017年我們就開始面向全國招聘僱員制專業人纔,目前有50多人已經穩定下來,在新區各職能部門重要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新區高層次專業人纔隊伍中一支關鍵力量。』松北區委組織部長程亞男告訴記者。
『聚天下英纔而用之』的用人理念,構築起吸引凝聚人纔的『磁力場』。國家級新區的頭銜無疑是哈爾濱新區引企引智的強大『磁力場』,而新區內自我革新,優化營商環境、推出人纔激勵機制等做法無形中增強了磁場的吸附性。新區在全省率先啟動戶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放寬落戶條件,為實現新區降門檻、聚人氣、引人纔、促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和更為寬廣的平臺。
『人纔在「一站式、全口徑」享受省市人纔優惠政策的同時,新區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研發實力和成長性的企業,還推出了促進科技創新等行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區級政策,對引進的高端科技人纔和高級管理人員給予住房補貼等政策支持。』哈爾濱松北區人纔交流中心副主任王?說,目前,新區各項改革創新舉措的政策紅利已逐步顯現,新區優越的營商環境、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海內外人纔的『虹吸效應』也日益強勁。
服務到位讓人纔在新區有歸屬感
谷實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梁代華,對於當選首屆『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感到驚喜。驚的是整個評選過程她僅填了幾張表格,接受了一次組織部訪談;喜的是近兩年,新區對人纔的關愛,省、市勞動模范,哈爾濱大工匠,新區『大國工匠』,龍江科技英纔等殊榮不斷激勵她昂揚向上。
去年5月份,新區組織部拿著表格讓梁代華申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1月份接受現場審查時方知已進入第六輪評選階段。梁代華私下打聽纔知曉,評選中需要大量參評材料,而這些繁重的申報信息都是新區組織部一手代辦的。『走進民企就沒再奢望什麼職稱評定,更不敢想不求人就獲得任何榮譽。』她拿起電話向組織部致謝,話筒一端的話語親切朴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此,梁代華特別感動:『新區潤物細無聲的服務,讓我倍感溫暖,這種被尊重的感覺讓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全身心投入研發工作!』哈爾濱新區首創的『一對一』服務專員隊伍,通過對高層次人纔提供精准服務,改善和提昇服務對象的『用戶體驗』,切實解決人纔的後顧之懮,增強歸屬感。
『我們的服務模式是「上門迎客」和「一對一」深入重點企業,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座談,了解企業人纔引進、人事代理、人纔政策申領等需求,隨後采取現場辦公、審批追蹤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和必要的協助。』王?說,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創業項目,只要是人纔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區人纔部門延伸的服務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