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國輪椅冰壺隊哈爾濱籍教練員運動員團隊的"冰壺夢"
2019-02-17 11:1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譚湘竹 閆紫謙 蔣國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輪椅冰壺隊哈爾濱籍教練員運動員團隊。

  黑龍江日報2月17日訊 這個春節假期,中國輪椅冰壺隊總教練岳清爽、主教練李建銳、二壘劉微、四壘隊長王海濤一天都沒休息,『留守』在哈爾濱備戰3月3日將在蘇格蘭舉行的冰壺世錦賽。這樣全年無休的日子,對於李建銳和他的伙伴們而言,已是常態。

  手捧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獎杯,李建銳內心感恩之餘,更增加了奮斗的動力。『我一定會堅持到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讓中國輪椅冰壺隊在家門口的冬奧會上爭金奪銀。』這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信念。

  再苦再難也沒想過退縮

  一聲長嘯劃破了平昌冬殘奧會冰壺決賽現場凝固的空氣,李建銳從教練席上一躍而起,向剛剛奪冠的隊員們舉著『第一』的手勢久久不能平靜。2007年開始帶隊以來的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像電影片段一樣在他的腦海裡一幕幕翻過。

  回首2007年,國家委托我省組建當時國內僅有的一支『輪椅冰壺隊』,兩位懷揣夢想的哈爾濱籍小伙子王海濤、劉微和他們的幾位隊友,成為第一批國家隊隊員,2004年畢業於哈爾濱體育學院的李建銳,成為了他們的教練。

  同樣出生於農村家庭,同樣因幼年罹患脊髓灰質炎失去站立與行走能力的王海濤和劉微有著相似而令人心酸的童年經歷。1984年出生的劉微8個月大的時候患上脊髓灰質炎,從此再沒站起來。1989年出生的王海濤,在9歲那年突發急性脊髓炎,他的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一次偶然看電視節目時,我看到了殘奧會的比賽,當時就被那些殘疾運動員深深地震撼到了:他們在賽場上努力拼搏、激情四射,身體的殘缺完全遮蓋不了生命的光芒!我告訴自己,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我要活出個樣來。』這是王海濤的心聲。經歷重重選拔,2008年初,王海濤入選到剛組建不久的國家輪椅冰壺隊,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幾年。

  十幾年來,李建銳、王海濤和劉微,面對重重困難,再苦再難也沒想過退縮,11年磨一劍,他們的付出獲得了回報,終於『站』在了平昌冬殘奧會的領獎臺上。

  梅花香自『苦練』來

  『輪椅冰壺和健全人冰壺區別很大,許多實際問題不可能照搬健全人冰壺的模式來解決,國內教學訓練完全空白,所有的細節都需要在實踐中摸索。』李建銳說。這支填補我國該項目空白的隊伍,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技術動作與健全人完全不同。為攻克難題,李建銳強迫自己每天睡覺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除了訓練,剩下時間都是在研究、改進和完善技戰術。隊員們也是如此,訓練結束後隊員們經常會聚到一起探討訓練課出現的問題。日積月累,問題一一被解決,隊員們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當時的訓練條件很艱苦,駐地沒有電梯,每次訓練,李建銳都要把隊員從五樓連人帶輪椅搬下去,訓練結束後再一個個拉上樓。『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有一年冬天隊裡放假,正趕上下大雪,教練陪我等車,結果一個小時也沒打到車,最後硬是推著我,走了兩個多小時把我推到車站。』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王海濤無比動容。

  雖然訓練條件很困難,但隊員們充滿陽光笑對生活,還加入愛心志願者組織,定期去慰問退伍老兵、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和殘疾人士。把冰壺運動帶給他們的勇氣、力量和積極樂觀的心態,傳遞給更多的人。

  『冰壺永遠是我們的「初心」』

  這麼多年訓練下來,冰壺運動已成為隊員們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壺運動已不再是一種生存手段和技能,而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更是理解人生意義的一把鑰匙。』王海濤和劉微這樣理解冰壺。

  而在李建銳眼裡,帶領隊員們打冰壺是他一生堅持的信念。2007年,黑龍江省輪椅冰壺隊正式組建後,他們連續多年代表中國參加世界級比賽,在平昌冬殘奧會之前已經取得了一銀兩銅、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績。

  『冰壺永遠是我們的「初心」。』李建銳說,從組隊到現在,他和隊員們一點一點摸爬滾打,摸索出了過硬的技戰術,熬過了一個又一個寂寞、辛酸的夜晚,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初心』,『我們就是不服輸,我們堅信自己能贏,一定可以證明自己!』

  十多年的堅守,讓李建銳和隊員們終於在平昌冬殘奧會『圓夢』,未來的路上,他們將帶著執著和勇氣,繼續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2018感動龍江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