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油田小鎮職工的轉型發展觀
2019-02-18 14:16: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直機關工委 紀東清

  黑龍江日報2月18日訊 我的家鄉位於大慶市中南部的一個小鎮,從小就生活在油礦區,身邊的中學同學、親友多數都在小鎮周邊石油廠區、礦區工作。自上大學以後,回鄉的次數越來越少,工作之後更是很少有時間再回去,但每次回鄉,都能看到一些變化。春節期間,通過與親友、同學和本地一些兩代石油人踏查訪談,從中發現在近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石油產業的興衰是影響當地人思想觀念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油田小鎮職工的轉型發展觀念等方面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石油之城的發展變遷。

  十年前油田小鎮職工有很強的優越感。大慶曾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享有『共和國加油機』的美譽,為新中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誕生了『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大慶油田在連續27年高產穩產5000萬噸以上原油之後,又連續7年保持穩產4000萬噸以上原油的能力,地區生產總值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國比較靠前。『60後』的父輩們見證了大慶『因油而生』的歷史,我們『80後』這一代從出生起就伴隨著大慶『因油而興』的過程。油田企業的豐厚利潤給職工帶來了較好的福利待遇,高收入帶給了他們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油田職工生活幸福指數明顯高於全省其他城市,許多當地人認為,自己的子女能進入到油田企業工作是一件很有臉面的事。這個時期,由於油田職工身處穩定的工作環境中,沒有接觸更多的市場競爭和社會競爭,精神松弛、狀態安逸,崇尚高消費,高收入帶給了他們『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貫穿到職工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婚姻、教育、就業和生活消費水平等等。大慶城市建設也利用多年來『二次創業』『招商引資』的政策積淀,在市中心集中建設了一些住宅區、商業區和隨之配套的市政基礎設施和發展第三產業等,但是大慶還存在第一產業比例較小且機械化程度低、第二產業佔主導但大而不強、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比重偏低的情況,而且受石油資源開采條件限制,城市區劃相對分散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明顯改變,一些鄉鎮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條件還是相對落後,一些當地非石油系統工作的市民和農民工資收入並沒有那麼高,這與油田企業『收入高、工作清閑、生活穩定』的工作性質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優越感』也產生了一些弊端,例如我所在的油田小鎮職工那時候很少考慮油田以後會怎麼樣,沒有科學謀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惰性心理就容易養成。

  近十年石油職工出現了危機感。大慶油田和世界上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直接面對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失衡、集中城市化難度較大、人口外流的巨大壓力。隨著石油產量的減少,直接導致大慶地方生產總值下降。此次回鄉,感受最大的就是親戚、同學、朋友對油城這些年來的全新感受。由於不斷開采,石油資源的逐漸遞減已是必然和客觀事實,隨之而來的就是油田企業職工工資收入下降。由於城市分散,城鄉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商業中心分布不均,城市後續發展乏力,對外缺乏吸引力。由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政策和發展潛力吸引,大慶已不是一些出身油城的大學畢業生的首選就業之地。近些年,還陸續出現了人纔外流的狀況,一些教育、醫療、科技、采油、機械制造領域的人纔相繼『跳槽』到南方先進城市。近幾年看,一些油田職工當年的『優越感』已不復存在,油田職工也意識到油田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隨著油田的減產,一些職工的危機意識也逐漸出現。

  未來十年石油職工在探索中尋找出路。這次回鄉,看到家鄉變化還是很大的,油城人的觀念開始轉變,不再由以前過度依賴石油資源而生存,不再因石油減產而怨天尤人,而是放眼未來、放大優勢、放開手腳,憑借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振興新路,思考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形勢下,如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當下,大慶也在通過從『地下』走到『地上』,從『油城』到『游城』,從『本地』到『飛地』去多元化發展,這與思想觀念的變化是分不開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大慶就提出了『二次創業』,在一路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使油城人不得不正視自身戰略地位、內外形勢和前車之鑒。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到東北三省考察,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資源型城市遼寧撫順,對當地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好整合利用、綜合治理這篇大文章給予高度的關切,同時也給了大慶這座步入『中年』的油城一些啟示和思考。

  一些油田職工普遍反映要改變過去『等靠要』及『輸血型』的政策扶持思路,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提昇自身的『造血』功能。轉型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整合利用。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大部分油田職工也有了這樣的共識,即油田企業不能是『吃大鍋飯』的地方,職工應更加擔當與企業共奮進,對生活在這個資源型城市而言,油田企業應在轉型過程中為這座城市貢獻力量,但轉型不是為了轉型而轉型,而是為了使城市經濟擺脫對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從而規避石油資源衰竭城市衰落的風險,實現人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纔是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根本目標。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