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59.6億元 同比增長4.1%
2019-02-22 09:22: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航拍安達市經濟開發區。王偉豪 記者程瑤攝

  獲『中國大米加工企業50強』的慶安東禾農業集團生產線。記者王振良攝

  黑龍江日報2月22日訊 20日,綏化市召開了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了解到,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該市上下去年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都城地』建設目標定位,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59.6億元,同比增長4.1%。

  經濟綜合實力穩中有昇。2018年,綏化市委市政府強力調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75.1億元,同比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實現661.6億元,同比增長6.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61億元,同比增長8.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3元,同比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2元,同比增長9.13%。

  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綏化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油頭化尾』,加快推進『1+4+N』現代產業體系,簽約產業項目745個,總投資980.6億元。全市開復工投資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25個,完成投資139.2億元,億元以上項目73個,省重點產業項目開復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均居全省前3位。生物質新能源產業成長迅猛,規劃布局了740MW裝機規模,農作物秸稈釋放出更大發展能量。

  農業供給側改革步伐加快。2018年,綏化市糧食總產達到235億斤,實現『十五連豐』。蔬菜等高效作物面積增長10.3%,鮮食玉米增長33%,產量15億穗,在全國地級市面積最大、品質最佳、品牌最響、效益最好,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鮮食玉米大會,被確定為全國鮮食玉米產業示范區,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慶安首批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蘭明青望海』蔬菜產業扶貧經濟帶開工超5000萬元項目20個,農民人均增收2665元,蘭西被確定為全國(蔬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縣。

  慶安承辦的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黑龍江分會場慶祝活動,辦出了綏化特色、龍江精神。慶安大米連續被評為中國大米十大公用區域品牌。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基地、闖市場,大宗作物訂單達到30%,蔬菜訂單達到65%,『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被確定為『2018年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十大營銷案例』,『寒地黑土』品牌入選2018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十強,首屆進博會肇東大莊園簽單12.86億美元,佔全省37%。與阿裡巴巴、網易嚴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天貓綏化農產品官方旗艦店正式運營,綏化市被商務部正式確定為供應鏈試點城市。肇東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脫貧攻堅戰』成效顯著。綏化市堅持縣域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村民集體共同推進,5個國貧縣均已形成優勢主導產業,都有立縣支柱企業。開展貧困戶『千元增收行動』,精准滴灌,點對點推行金融、光伏、電商、『三大五小』等25個增收項目,產業扶貧到戶覆蓋率98%,提高23個百分點。發放扶貧小額貸款總量全省最多,貧困戶扶貧小額保險參險率100%。打贏了貧困戶危房改造和飲水安全『兩個殲滅戰』。望奎、綏棱成功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94%,又有5.07萬人從貧困中走出來。明水健康扶貧工作全國領先。全市脫貧攻堅入選『大國智慧、中國樣板』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城鄉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綏化市從增強功能、提昇品位、改善人居入手,實施『城市雙修』,持續提高城鄉建設水平。新建和完善昇級11處綠地廣場公園,改造昇級金華街市場,新增停車位700多個。全市開復工『三供三治』項目41個,完成投資10.7億元。26個國家級重點鎮和6個特色小鎮完成投資46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鋪開,『廁所革命』試點到鄉到村。建設改造國省乾線、農村公路1404公裡,望奎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綏化民用機場建設、綏化市大數據中心、哈綏城鐵、綏大高速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肇東『航空小鎮』短途運輸正式開航。

  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綏化市大打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實現市本級燃煤小鍋爐『清零』,5個區域供熱站淘汰燃煤鍋爐接入集中供熱。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秸稈離田、翻埋、漚肥、壓塊、發電全面推進,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在海倫召開。在全省率先開展用腳步丈量河流,河湖長制全面落地,一大批污水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源地保護項目開工建設。海倫黑土地保護模式得到國家充分肯定。

  民生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綏化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繁榮各項社會事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75%較低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低保和特困供養人員救助標准全面提高。市本級棚改開工2009套,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教師違規補課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基本醫療保險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穩步提昇。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基礎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生產主要指標全部下降,掃黑除惡走在全省前列。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