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資料片。
黑龍江日報 3月3日訊一顆榛子有多大的能量,能吸引全國政協委員為它建言?
首先這顆榛子生而不凡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杜宇新說,榛子營養豐富,口感較好,素有『堅果之王』的美譽。野生榛樹原產我國。但一直以來因產量較低,果實較小,果仁乾癟率較高等問題,無法實現規模化栽種。而這顆大果榛子學名叫平歐榛樹,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科研人員以東北原產的平榛為母本,以歐洲榛為父本,進行種間遠緣雜交選育出的適宜北方種植的優良品種。
其次這顆榛子果實大、產量高
杜宇新委員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目前平歐榛樹的種植技術已日趨成熟,進入盛果期的榛樹產量較為穩定,且很少有病害發生。
再次這顆榛子已在全國多地落戶安家
杜宇新委員介紹,我國已有多個省份開始推廣規模種植平歐榛樹,其中以東北地區種植面積最大,也最具發展潛力。以黑龍江為例,東寧市在2005年率先開始引種,2012年開始規模化種植,目前平歐榛樹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通河縣已將『大果榛子』作為立縣產業,推廣種植平歐榛樹近20萬畝。此外,黑龍江還有多個縣(市)區正在推廣種植平歐榛樹,積累了豐富的平歐榛樹種植和管理經驗。
更重要的是,通過規模化種植,兼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經濟林樹種。鏈接東寧大力推廣大榛子種植大榛子作為一項不需要消耗資源的富民產業項目,在東寧市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通過發展大榛子等林果產業,讓座座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預計到2020年,東寧市大榛子和紅松堅果林的種植面積將分別達到5萬畝和43萬畝。
杜宇新委員經過在黑龍江、遼寧等地大量實地調研發現,在東北適宜地區擴種平歐榛樹,是推動農業提質、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在生態方面
平歐榛樹樹體壽命可達50年以上。從現有的種植基地看,大面積平歐榛樹帶來的防風固沙、涵養水土、修復生態效應十分明顯。
在經濟方面
國內市場對榛仁產品的需求日趨旺盛,我國目前每年進口榛果約2萬噸,且購銷兩旺。如管理科學,預期豐產結實樹齡可達30年以上,畝均效益為同樣地力種植玉米收益的5至6倍。
在社會方面
如在規模種植的基礎上精深加工,還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擴大就業,提高附加值。
此外,大果榛子的脂肪率在60%左右,出油率在40%以上,一畝大果榛子相當於兩畝大豆的油脂產量。大規模種植平歐榛樹還可豐富食用油品種,增加油料的有效供給。
『然而,實踐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因初始投資較大,回報周期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擴種平歐榛樹的積極性。』杜宇新委員分析。
為此,杜宇新委員帶來了《關於支持東北適宜區域擴種平歐榛樹的建議》。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結合退耕還林政策,通過金融單位提供長期貸款、財政實行貼息補助和經營主體土地經營權質押等措施,重點支持國有林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在東北適宜區域擴種平歐榛樹。這將收到一舉多得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