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4日訊 老相識,新朋友,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話題——民生。3月3日上午,記者走進全國兩會代表駐地,看到代表們在興奮地交流,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百姓的『一枝一葉』……
民生關切一
加強網絡平臺監控防止少年兒童沈迷於網絡游戲
馬清輝代表和張敬華代表不約而同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防止少年兒童沈迷於網絡游戲。
她們認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三觀正處於人生重要的塑造期和養成期,一旦形成習慣思維模式,將會改變一生。
她們建議在現在網絡游戲技術完善情況下可以為游戲設置人臉識別,青少年兒童在開啟人臉識別後有一定時間限制,最好在1~2小時之間,如果不退出游戲公司有權強制退出。既帶好路,又提供『保護』,在目前網絡法規和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也許是家庭和學校解決上網不利影響的較為可行的一條重要途徑。
民生關切二
加強0-3歲公共托幼機構建設
破解嬰幼兒照料難題
張敬華代表認為,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帶來家庭對托幼公共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因而對政府不斷完善托幼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昇服務水平提出了進一步要求,目前我國3歲以下托幼事業發展仍較為滯後和薄弱。
托幼具有保育、教育幼兒的功能,有利於婦女就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目前,各地大多數公辦幼兒園都不招收0-3歲幼兒,而部分民辦托幼園所存在收費過高、服務時間短、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很多女性在生育後被迫辭去工作在家照料嬰幼兒,職業生涯因此中斷2~3年,致使未來返回勞動力市場困難重重,從而降低了婦女的生育意願。
因此,需要強化政府財政對於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和支持力度,培育拓展多元支持的社區服務功能,對於大多數目前處於隔代照料的家庭,也應當將具有即時性和安全性的隔代照料納入托幼服務體系,加強育兒培訓、提供『喘息服務』,提昇隔代照料者身心健康水平。
她建議加強對0-3歲幼兒托幼需求的研究,探索政府各部門特別是教育、衛生、社區管理部門和托幼機構共同參與的優質、便利、普惠的公共托幼服務,在對人口政策調整後托幼人口變動趨勢和托幼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分析的基礎上,對規劃制定、財政投入、資源配置和布局作出合理安排。
民生關切三
加強建立機制增強扶貧發展後勁
推進精准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全國人大代表孫艷玲認為,扶貧應結合實際,根據資源稟賦,發展有突出優勢、市場穩定的特色產業,同時可以把精准扶貧和美麗家園建設整合在一起。
孫艷玲建議,建立機制,增強扶貧發展後勁。
一是由發改委、財政、扶貧辦和金融監管單位,聯合出臺抵御扶貧產業風險辦法,通過保險、補貼等形式,逐步把扶貧產業納入商業保險,防御災害風險和疫病風險。二是培育建立一批扶貧專業合作組織和扶貧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吸納貧困戶或者讓貧困戶搭載發展,解決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三是強化扶貧工作機構和工作力量,防止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