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加大對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設 讓『龍江綠』盡染大江南北
2019-03-08 06:55:08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作者:吳利紅 郭俊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7日訊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近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穩定糧食產量,新增高標准農田8000萬畝以上。加快農業科技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7日,在黑龍江省代表團對境內外媒體開放日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就我省將如何更好擔負起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的作用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全國人大代表王金會。

  據王金會介紹,去年,我省糧食總產邁上1500億斤臺階,位居全國第一,產量佔全國的1/9,也就是說,中國人吃的9碗飯中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糧食生產是黑龍江的優勢。王金會說,黑龍江既要當好數量上的『壓艙石』,更要當好質量上的『壓艙石』,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隨著黑土地保護的持續加力、綠色發展方式的不斷實施,黑龍江的綠色生態優勢更加明顯。到2018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8046萬畝,約佔全國1/5;綠色有機食品產品產量1610.3萬噸,約佔全國的1/8。全省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005家,形成了綠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個產品系列,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產品270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27個。綠色有機食品產品備受百姓喜歡,『龍江綠』盡染大江南北。

  眼下,就全國來說,現在在綠色食品發展上還缺少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和完善的標准體系,急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通過最嚴格的監管措施,確保綠色、有機食品真『綠色』、真『有機』,提昇消費者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認可度,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讓農民有收益、更有積極性,繼續堅持標准乾。

  對此,王金會建議:一方面,從國家層面加大綠色食品宣傳力度,讓綠色理念植根於消費者、生產者中,企業、合作社生產綠色食品,消費者主動消費綠色食品。另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綠色食品生產標准的制修定,完善監測檢驗體系、質量認證體系、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並將綠色食品發展納入財政資金支持范疇,加大對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徐建國。

  全國人大代表徐建國表示,近年來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為鄉村振興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農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不精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徐建國代表建議,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借助科研機構力量,在規劃諮詢、科研創新、信息服務等方面要加強與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全面提昇農業科技的綜合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要不斷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郭成宇。

  來自齊齊哈爾的全國人大代表郭成宇說,齊齊哈爾是『中國綠色食品之都』,克山和訥河縣素有『北國糧倉』、『大豆之鄉』之稱。近幾年,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發展迅速。對於綠色食品未來的發展,郭成宇建議,應將綠色雜糧產業列入全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優選產業,在普惠制補貼上不低於玉米補貼標准。對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具備發展一縣一品潛力的縣區,在農業基礎設施、農機農藝、合作社建設等方面,再給予政策和項目支持,特別是對綠色有機谷子種植,在追溯系統、政策保險等方面要給予重點扶持,不斷壯大基地規模。建議國家制定農業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對改造昇級、新上精深加工企業的,在貸款融資、財政貼息、稅收減免、用地審批等方面給予傾斜,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例如產品的內包裝、產品的外包裝、產品的輔助原料等企業。建立政府、企業、研發機構三方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在新產品研究上給予資金支持,保證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生機與活力。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