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7日訊 7日上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黑龍江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王金會代表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提到『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背景書櫃上擺放著總書記與七星農場工人們親切交談的照片。足見總書記對黑龍江糧食生產的高度重視,請問黑龍江省將如何更好擔負起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的作用?

王金會代表。
王金會代表:我很高興回答這位記者同志提出的『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題目。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可能去過黑龍江,也品嘗過黑龍江優質的農產品,非常感謝大家對黑龍江優質農產品的認可、關心和支持。

《黑龍江日報》資料片。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黑龍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壓艙石』。2018年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來到10萬轉業官兵開墾的北大荒典型代表——建三江萬畝大地號展示廳端起裝滿優質大米的飯碗時,深情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這是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囑托。近年來,我們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這一囑托,認真履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始終把糧食生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去年糧食總產邁上1500億斤臺階,位居全國第一,產量佔全國的1/9,商品量佔1/8,調出量佔1/3。換句話說,中國人吃的9碗飯中就有黑龍江的1碗飯。
為進一步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黑龍江日報》資料片。
第一,要在穩定提昇糧食產能上發力,讓『中國飯碗』更有份量。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
一是向農業科技要產能。實施藏糧於技戰略,通過優良品種的創新、先進技術的推廣、科技園區的示范、先進適用機械的應用以及智能化措施的普及,提高單產,增加總產。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每年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讓農業真正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向基礎建設要產能。堅持藏糧於地,深入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強化水利配套工程建設,提高農機化質量水平,提高耕地產出能力、防災減災能力。今年要新建高標准農田800萬畝,總面積要達到8000萬畝。
三是向生態保護要產能。堅持利用與保護並重,推行綠色發展方式,進一步保護好黑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年,『三減』面積要達到4000萬畝,休耕輪作面積要達到1300萬畝。
四是向規模經營要產能。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速土地流轉,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今年全省20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要達到60%以上。

《黑龍江日報》資料片。
第二,要在提高糧食供給質量上發力,讓『中國飯碗』更有品質。既要當好數量上的『壓艙石』,更要當好『質量』上的壓艙石,主打寒地黑土、綠色有機品牌,讓全國人民吃上龍江優質糧。
一方面調優種植結構。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在此基礎上擴大大豆種植,增加雜糧雜豆面積。
另一方面調優品質結構。調減非優勢區玉米,調減低溫冷涼井灌稻,發展專品種生產,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要發展到8000多萬畝。
第三,要在發展糧食經濟上發力,讓『中國飯碗』更有效益。牢固樹立大糧食安全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一是推進過腹轉化,發展畜牧養殖業,推動糧變肉、草變乳過腹增值。二是推進加工轉化,積極招商引資,建設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加快把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
媒體朋友們,我們要牢記囑托,切實擔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提供堅強支橕。也歡迎媒體朋友們到黑龍江去看現代化大農業。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