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訊(記者 佘雨桐) 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記者采訪到哈爾濱公證處公證員解謙,看這名多纔多藝的80後暖妹子,每天是如何搞定『七大姑八大姨』的。
解謙2009年研究生畢業到哈爾濱公證處工作,2016年11月開始在哈爾濱公證處家事法律服務中心擔任公證員,除了常規公證業務外還主要負責家事方面的公證業務,比如遺產繼承、溫情遺囑、意定監護等。
據記者了解,哈爾濱公證處受理的意定監護公證和溫情遺囑公證都要在家事法律服務中心完成,負責這兩項業務的公證員每天更多的是跟老年人、殘疾人打交道。對待他們,需要付出的是成倍的耐心、細心、關心和善心。

解謙介紹說,有的老人很健談,會一直跟你聊個不停,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家庭。有時候會把一件事重復好幾遍,而她都會微笑著傾聽,因為有時候聽得越多越仔細,越能更加准確地了解老人來辦理公證的真實想法。有時候老人自己覺得不好意思了,會說:『姑娘啊,你別嫌我嘮叨,我平時就自己一個人生活,很少有機會能找個人說說話,你能聽我說這麼久我感覺可開心了,就想和你多聊一會!』這也讓她更加理解老人們的辛酸和無助。
有的老人錄像的時候情緒很激動,還有的因為生病,吞咽有些困難,解謙有時要一邊錄像,一邊幫老人擦眼淚、鼻涕和口水。老年人理解能力不比年輕人,而且大多都認死理兒,解謙經常會因為跟他們解釋夫妻共同財產、代位繼承、轉繼承之類的法律術語而說到大腦缺氧,有時候還要連寫帶畫打比方,纔能讓當事人理解這些法律關系和術語。

解謙說:『雖然每天下班都感覺身體被掏空,但是回想著當事人在遺囑工作室裡的真情流露,我卻感覺心裡很滿。我更多地體會到了人情冷暖,也深深體會到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我深知老百姓們重視的,不僅僅是財富傳承,更重視的是情感的傳遞。財產如何分配,其實都是人們宣泄情感的一種外在表現方式,而我們公證人要做的,就是以公證為媒介,把人們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讓那些不敢、不願意、不好意思當面表達的情感,能用另外一種方式傳遞下去,讓這一紙公證變得更鮮活、更有價值、也更有溫度。』
雖然日常工作很繁重,但是解謙在生活中是個愛跳舞、愛烹飪的女孩。據解謙的同事介紹,解謙還曾是哈爾濱市直機關工委藝術團舞蹈隊的隊員,但後來因為工作太忙退出了,但是後來領導了解她這一特長和喜好,讓她擔任了哈爾濱公證處舞蹈隊的隊長,每年節假日的時候都讓她能發揮喜好和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