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3D技術搬進手術室 專家精准手術疏通心『路』
2019-03-12 15:33: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徐麗娟 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12日訊(李華虹 徐麗娟 記者 楊金光)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等新興科技已經在醫療行業的方方面面取得了驚喜的成果。如今,類似3D眼鏡的數字化眼鏡已經不僅僅被人們用來娛樂,許多高難度的手術都會利用它,精准定位病灶,從而更安全、高效地解除患者病痛。近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的專家佩戴上拓影系統混合現實眼鏡後,患者病灶的情況就『赤裸裸』的呈現在眼前,憑借這副『透視眼』醫生為先天性主動脈瓣下重度狹窄的陽陽成功完成了二次心髒手術,精准切除了影響心髒供血障礙的隔膜,使堵住的心髒被成功『疏通』,術後陽陽胸悶、氣短和乏力等癥狀都消失了。

拓影系統混合現實手術導航下,患兒心髒三維解剖影像。

  12歲的陽陽是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4歲時,因為一次意外摔傷纔發現他患有先天性心髒病——房間隔巨大缺損、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隨後在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三病房張慶華教授和刁力為醫生的精心手術下得以痊愈。八年來,陽陽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好,直到最近兩個月,陽陽媽媽發現孩子走路越來越慢,喘氣急促,每次放學回家也總是很累的樣子,休息半個小時後纔能起來吃飯、寫作業。

張慶華教授佩戴特殊眼鏡為患者進行手術。

  再次到醫院檢查,竟發現陽陽的左心室被個『肉環』樣的東西給堵住了,導致左心室血液流出道路變窄,最窄處僅剩不到5毫米。醫生表示,陽陽所患疾病為先天性主動脈瓣下狹窄,由於心髒的血液無法通過狹窄的主動脈瓣膜正常射出,所以造成重要髒器的供血不足,心髒負荷過重,從而出現胸悶、氣促、乏力的癥狀,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昏厥、猝死、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功能衰竭等後果。盡管當地多家醫院都認為陽陽的情況必須及時手術治療,卻沒有一家醫院敢冒險嘗試,一家人再次找到了哈醫大二院張慶華教授。

佩戴特殊眼鏡下看到的心髒模擬圖像。

  『這次手術難度非常大,因為患兒曾經的心髒手術經歷,將原本心髒周圍的保護組織用於修補房間隔巨大缺損,所以現在心髒周圍沒有保護組織,心髒與胸骨緊貼在一起,術中開胸極有可能引爆這個「炸彈」,一旦開胸時心髒破裂,出血無法止住,患兒必死無疑。此外,患兒年紀小,主動脈瓣嬌嫩,稍有不慎,一旦造成副損傷,不僅會增加手術難度,延長手術時間,更會對患兒身體造成嚴重影響。』張慶華教授介紹說。『為了確保手術萬無一失,我們決定采用拓影系統混合現實技術作為輔助手段,把患兒術前的CT、核磁等二維影像資料高清重建,實現虛擬圖像和手術現實的1:1匹配,病變部位情況和手術室真實環境盡數呈現在醫生眼前。』

對患者心髒周圍各個血管進行影像重建。

  術中,張慶華教授和刁力為副教授佩戴3D眼鏡,將虛擬的3D數字模型與患者的病灶完美重疊,這種只能在科幻大片中看到的景象,被成功運用到此次手術中。在『透視眼』的幫助下,醫生精准切除陽陽左心室阻礙血液流出的隔膜,手術圓滿成功。

  張慶華教授表示,該技術的運用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增加手術視野的立體感,使復雜、高風險的心髒手術變得准確、安全、便捷,更大幅度降低了手術風險,同時改變傳統醫患溝通方式,讓患者和家屬通過該項技術,能夠在術前更加直觀了解自身病情,減少因醫學信息不對等造成的誤會,緩解了患者和家屬的焦慮情緒。此外,該技術在心血管外科的臨床應用和推廣,能夠救治更多復雜性先心病和二次心髒手術的患者,促進心血管疾病治療向精准化、微創化方向邁進,加快心血管病患者術後恢復,節約醫療成本。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