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記者 許諾 王春穎)在全國人大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董事長王守聰接受東北網記者訪談。在談及北大荒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打造國際大糧倉以及深化改革核心戰略時,王守聰表示,新時期,墾區人正在發生著由內而外的轉變,更要弘揚北大荒精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要綠色發展,給現代化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給農業創新增加動力。

北大荒打造現代『農業航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近14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是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話,王守聰將這句話銘記於心。他認為,這個飯碗怎麼纔能端在手裡,更重要的是,這個飯碗裡要裝中國糧,就要有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競爭力,第一個,碗端不平、端不穩;第二個,有糧,也裝不到碗裡去。競爭力纔能牢牢端住飯碗,纔能在碗裡放進中國糧。』王守聰說,北大荒正在努力形成國際競爭力,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全面增強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打造農業領域的航母。
如何形成帶動行業領域的航母?王守聰說,要往中國的飯碗源源不斷地裝上健康、綠色糧食,北大荒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大基地。『北大荒更要利用大基地的優勢,打造生產型的新型糧商,取得優勢。『要鞏固大基地的優勢,就要確保標准化生產和綠色化生產全覆蓋。同時,要通過構建資本利益連接機制,形成大型企業集團帶動產業公司、國有農場、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的一體化發展的經營體系,同時也是利益鏈,大型企業集團在利益鏈的前端迎接市場競爭,通過提高經營規模、資本規模和品牌規模,降低市場風險;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在後端降成本、種好地。這樣北大荒既補齊了短板,鞏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又帶動小企業、小農戶闖市場,增效益,從而完成北大荒人的宏偉目標。
插上科技『翅膀』 讓新時代農民『抱膀』種地
科技讓傳統農業向精准農業、智慧農業華麗轉身,『科技翅膀』正在助力北大荒農業騰飛。王守聰說,『新時代的農民,就應該在家「抱著膀子」操控著電腦,用科技化力量種地,實現農業現代化。』
『雙控一服務(北大荒算法+數字農服)』『一體兩翼』『三庫一中心』『北大荒SMART』……在采訪中,王守聰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理念和模式,助推農墾改革發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對農業生產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計算、分析,提供全面、准確、協同、高效的農業智能化解決方案,由產品思維向產業思維轉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數字農業產業化、數字資源資產化,締造北大荒新型商業模式,為中國農業產業賦能。
在種、管、收、儲、運、加、銷各環節形成閉環,引入保險、擔保、基差貿易、期貨套保、商業保理等金融模式,降低農業自然風險及市場風險,提高生產效率,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透明,『北大荒SMART』與大型企業簽訂有機訂單和點對點定制化訂單,約定好種植作物的品種、質量標准、面積和價格等內容,把高價訂單放到平臺上,用戶通過平臺的搶單功能搶得農業訂單,搶到訂單的會員用戶可提前鎖定利潤,無需擔心糧食價格下跌,結清糧款。實現中國飯碗中裝上北大荒質量最優、綠色安全、價格合理的中國糧食,同時北大荒也成為最可信任的安全食品供應商和食品安全服務商。
『種植戶對農業專業化服務的需求卻越來越大,我們開通了金融貸款、生資購買、呼叫農服、農業保險、賣糧、農技培訓等服務業務,一端連接種植戶,一端連接專業服務人員。為農戶從種到收提供全程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共享式服務。讓千萬種植戶,無需擁有農機,便可坐享高效、優質、便捷的農業『保姆式』服務。讓千萬有機戶,借助平臺優勢,增加賺錢機會。』王守聰說,互聯網讓信息直達、讓服務高效、讓合作便捷,重新定義人們對農業的智能感知,助力農業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共享農業方向提檔昇級,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王守聰坦言,北大荒深化改革,是創造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契機,更應規劃定位、准確定性、堅定方向。當前,農墾改革處在關鍵時期,改革不是暴風驟雨式的坍塌,而是雨後春筍般的改變。要堅持『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的方向,銳意創新,著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