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5日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饒河縣聚焦主要矛盾,加強協調配合,精准施策、務求實效,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饒河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嚴格落實『六個精准』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三率一度』,整合資金7454萬元,用於脫貧攻堅和鞏固提昇。對所有貧困村的電力設施,廣播電視、通村公路、衛生室、飲水安全進行了昇級改造;完成危房改造36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低收入和邊緣人群323戶;全面落實『345工程』,累計減免、報銷、救助醫藥費569.64萬元,受益群眾14949人次;發放助學金98.55萬元,受益學生1270人次。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實現了縣級扶貧產業、光伏產業和小額信貸利益聯結三個全覆蓋,貧困戶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不懈奮斗,實現了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目標,兌現了向全縣人民的莊嚴承諾。
污染防治取得實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部完成,其中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處采砂場生態修復,得到省、市高度認可,被生態環境部給予表揚。全面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紮實推進秸稈全域全時段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強化縣屬、農墾、森工聯防聯控,全縣未出現火點,饒河縣被列為全省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全縣空氣質量達標率100%。嚴格落實河長制,集中開展『清河行動』,完成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畜禽禁養區養殖場全部搬遷,農業『三減』面積擴大到16.7萬畝。完成晨光熱電等企業排污達標治理,燃煤小鍋爐全部清零,畜禽污染物隨意傾倒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完成大氣、水自動監測站聯網,全縣1江28河、土壤國控點實現監測全覆蓋。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深入開展『綠盾2018』專項保護行動,全面開展污染源普查。完成封山育林1萬畝、義務植樹22萬株、退耕還濕2.5萬畝,培育栽植蜜源植物6000畝,建設完成濕地魚類恢復基地。2018年,饒河縣順利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獲得生態環境保護與管理指標省級審核評分第一名。
重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饒河縣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銀行業不良貸款率2.03%,金融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全面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新增債務,全力化解存量債務,確保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