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8日訊 近年來,饒河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2018年,民生領域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84.5%,把民生改善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堅持新增財力、公共資源向民生傾斜,抓保障解民懮,抓普惠促民享,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努力把饒河建成宜居宜業、和諧和睦的幸福家園。
民生保障明顯增強
全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改廁等重點民生實事,有效解決了群眾在人居、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2018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355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社會保障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失業人員保險金、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分別同比增長6%、35%、10%、8. 3%,醫保最高支付限額達28萬元,在全市率先開展城鄉居民門診特定疾病、慢性病及城鎮職工慢性病醫療保險業務,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城市低保標准提高到每月556元,農村低保標准提高到每年3900元。發放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和退休職工住房提租補貼。養老服務中心護理樓竣工使用,養老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建立『9+1+N』社會救助體系,全力做好優撫安置、慈善捐助等工作,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昇。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18年,饒河縣完成第二中學、高級中學教學樓擴建和職教中心實訓基地建設,籌建完成社區教育學院,成立雙鴨山市技師學院饒河分校,縣高級中學高考本科二表上線率達77.6%,再創歷史新高。完成團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和9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改造,基層就醫條件得到改善。組建醫共體2個,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達52.9%,重點人群達100%,所有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成功舉辦中俄皮劃艇大賽、中俄籃球邀請賽、中國乒乓球協會會員聯賽等賽事。小南山遺址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四排鄉被命名為『中國赫哲族民間文化之鄉』,饒河縣第一中學被評為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人居條件不斷改善。啟動饒河鎮總體規劃、通島街沿線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雨污分流專項規劃編制。投入1.65億元,改造棚戶區792套,分配公租房518戶,完成榮久花園昇級改造,維修道路86條28萬平方米,新增城區綠化面積4.6公頃。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投入6000多萬元,改造農村公路26公裡,完成農村改廁500戶,清理無人居住房750戶,完成32個村40公裡村內道路硬化和18個村6萬延長米路邊溝硬化,村內垃圾實現及時清運。2018年,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8個。國道饒蓋一級公路饒河口岸至大岱林場段竣工通車,鐵路、機場項目正在全力推進。
社會大局和諧有序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非煤礦山、公共場所、危化行業等隱患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產形式持續穩定。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完成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及時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疫情。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紮實推進禁毒城市創建、『雪亮工程』和『一村一輔警』建設,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積極推進軍民融合、雙擁共建,武裝工作實現『三星達標』,邊境保持安寧穩定,國防安全有效鞏固,饒河縣連續13年保持『全省平安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