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2個月舉行458場大豆種植培訓
2019-03-29 10:40: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紅蕾王振良張桂英付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培訓現場,廣大豆農聽得津津有味。

  專家為豆農講解種植技術。

  去冬今春,省農科院組織150位我省大豆領域專家,舉行了458場大豆培訓,開展了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的培訓,一場場有的放矢的培訓,攪熱了全省大豆主產縣區。在黑河市愛輝區舉辦的首場培訓上,記者看到,可容納300人的會議室內座無虛席,一些後趕來的農民就站在過道上,聽得津津有味。在同江市的集中培訓班上,516名聽課農民,每人都為能獲贈5斤優質良種而高興。據介紹,省農科院在全省共計培訓農民2萬餘名,發放明白紙、明白卡、明白書20萬份。農民對科技種田的熱追,讓為此辛勤付出的大豆專家們既欣慰又振奮,他們看到了龍江大豆插上科技翅膀的穩穩實力。

  全方位智力支持得到農民熱烈回應

  『這次培訓,我們確立了政策、技術、品種、投入品打包整理的全方位培訓思路,目的是把技術培訓變身為更有實效的生產服務,讓農民一次性地解決大豆生產銷售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負責此次培訓工作的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介紹,當前我省大豆種植萬畝以上的品種多達146個,其中80%以上由省農科院育成,因此農科系統的專家更了解我省大豆生產實際。針對當前大豆品種多且雜、種植技術不規范的問題,這次培訓省農科院確立了針對不同區域介紹品種和技術及相配套措施的總體思路,將著力點放在為農民種植大豆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上。首先,向農民講解國家和我省對大豆采取的政策,充分發揮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講解當地的主栽品種和主推技術,並圍繞大豆生產在各個地區可能出現的風險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最後,將相應的農業投入品怎麼購買,以及產出的大豆如何賣上好價等問題進行系統性整合,讓農民一次聽課受益全年。

  實用的生產服務得到了受訓農民的熱烈回應。在綏化市北林區,綏化分院大豆研究室主任付亞書為興福鄉興聚合作社做的一場專題講座,讓這個一直以玉米生產為主的合作社,當場簽下375畝大豆繁種回收訂單,還帶動周邊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也擴種大豆1000多畝。

  將45個縣的培訓落實成45個課題

  2個月,150多位專家,深入大豆播種面積超過10萬畝的45個縣(市、區),這些數字不同尋常。而更不同尋常的,是此次培訓在形式上的重大突破——由以往的義務授課變成課題制,責任到人,技術到戶,將45個縣的培訓落實成45個課題,每個縣由1到2個培訓小分隊進行培訓,課題的指導思想、指導路線、完成目標、經濟技術指標等都將落實到課題的團隊上,讓團隊將其當成科研完成。

  『40天時間內,我們總共安排了60場技術培訓,有時候一天同時在3個鄉鎮辦班,最多的老師講了20多場。』省農科院綏化分院大豆研究室主任付亞書告訴記者說。

  課題制讓傳統的技術培訓煥發出更大的科技力量。為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省農科院黑河分院印制了『代金券』給聽課農民,每聽一節課,可以得到200元『代金券』,可以用來購買種子肥料。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耕作栽培所所長張敬濤告訴記者,利用課題經費,僅他負責的同江、七臺河兩地的培訓,就為受訓農民免費提供4500斤優質良種。在全省農科系統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在線學習、專家微信群、異地培訓多地觀看等多種創新形式,有效實現了培訓的實時化、在線化和長效化。

  課題制培訓,不僅讓科研人員參與培訓工作更有勁頭,還助力他們在生產中找到新課題,由過去的實驗田種地到生產田種地。省農科院克山分院大豆研究室副主任董全中說:『我們在培訓時遇到一個農民,根據他的描述我們確定他的大豆得了大豆線蟲病,而這種病害按常規是不會出現在這個積溫帶的,這種在實驗室做科研見不到的問題,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課題。』

  專家與農民結對子『一對一』指導

  記者看到,伴隨一個個培訓班的結束,一個個科企合作的約定也紛紛落地。

  『通過培訓,我們分別在綏化市北林區和望奎縣建立了示范基地,最大的一個基地千畝連片,對我們探索大面積高產經驗特別有用。』采訪中,付亞書對未來的大豆科研生產充滿信心。

  省農科院大豆所欒曉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培育的新品種,大面積種植已經實現畝產超250公斤。通過培訓,我們和不少農民結成對子,一對一地幫助他們種好大豆。』

  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次大規模培訓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科研人員只有真正地走進生產一線,纔能為大豆產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此,我們計劃在這45個大豆主產縣(市、區)全面進行高產高效示范創建活動。在每個縣創建一處大豆高產示范園,與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共同創建若乾高產高效示范田,通過持續全年的技術指導和必要的物質支持,聯合攻關大面積畝產200公斤試驗示范,整體提高我省大豆單產水平。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