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慶安推廣『四型十七招』謀鄉村振興
2019-04-07 08:00: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佳明 賀亞龍 程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7日訊『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支書,我認為縣裡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各項舉措出臺得太及時了。村裡有積累,我們纔能底氣足、腰杆硬,振興鄉村的拳腳纔能放得開。』在綏化市慶安縣同樂鎮同樂村,當了15年村黨支部書記的張金生興奮地對記者說道。在慶安縣,記者了解到,該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以推進村『兩委』+合作社『三位一體』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為重點、以推廣富村『四型十七招』為抓手、以實施人纔強村為牽動,不斷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自我保障、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物質基礎。2018年,該縣93個行政村中,集體收入超5萬元的村達77個,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保障。

  推進『三位一體』建設拓寬集體增收渠道

  位於慶安縣城北24公裡的勤勞鎮曙光村曾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但由於管線、物業、取暖等維護費用很高,每年村裡都是入不敷出。勤勞鎮黨委書記鄭彥威告訴記者,2018年,按照縣裡加強村『兩委』+合作社『三位一體』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思路和指引,曙光村組建了農機合作社和秸稈打包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享受農機具補貼的同時,對農戶耕地進行深耕深翻及秸稈打包出地。其中打包合作社由村集體出資20%,入社社員共同出資80%的出資比例購置打包機5臺,秸稈還田器械30臺套,總價值78萬元,利潤按出資額分配。2018年,兩個『三位一體』合作社共幫助村集體增收20多萬元。

  慶安縣組織部副部長張玉波介紹,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國家農機、秸稈等政策和資源,建立村黨組織引領、村集體所有、適合各村實際的『三位一體』合作社,不但可以調動村『兩委』乾部工作積極性、切實加強黨對農村的全面領導,還可推動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抱團發展、拓寬村集體增收渠道、推動群眾致富。通過促進村集體與村民『聯產聯業』『聯股聯心』,從而讓土地更集中、生產更集約、效益更凸顯。

  推廣『四型十七招』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為了讓鄉村經濟真正『活』起來,讓村集體富起來,慶安縣制定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2018—2020年)》,《規劃》裡除明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原則、每一年的具體目標外,還詳細給出了發展路徑:富村『四型十七招』。產業項目型、優勢特色型、資產資源型、服務共贏型……這些從全縣各村鎮和百姓中集思廣益、反復論證得來的有效增收高招、實招,幫助慶安各基層鄉村充分利用區位、產業、資源、特色等自身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化、可持續健康發展。

  『同發村通過反租倒包土地招,在成發德屯種植中藥反魂草和月莧草,每年村裡可保底收入10萬~15萬元;通過代購生產資料招,與工行合作每年代農購肥700噸,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1萬元。

  同富村憑借緊靠雞訥公路的先天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吸引省供銷社下屬的倍豐農資集團落戶建設糧食倉儲項目,為村集體帶來連續50年,每年6萬元的收入。』同樂鎮黨委書記劉俊傑告訴記者,同樂鎮下轄5個村,對照縣裡提出的『四型十七招』,結合自身優勢和資源,各村至少都用到了兩招以上,村級收入均超過了10萬元。

  強化人纔『引培留用』人纔強縣人纔興農

  『人纔振興纔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只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纔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慶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合江告訴記者,為了實現人纔強縣、人纔興農,慶安高度重視人纔『引培留用』,不斷推動優秀乾部和農業人纔向農村基層流動,在實踐中培育實用人纔,落實優惠政策留住骨乾人纔,創新工作機制大膽使用優秀人纔,並在全縣組織開展了『鄉賢潤桑梓』活動。

  2018年3月,在鄭彥威的誠摯邀請下,已在韓國任商會會長,擁有56家連鎖餐飲店的曙光村人徐龍奎決定返鄉任村主任,帶領家鄉走上振興之路。成立農業合作社、建設黃豆種植基地、開辦辣醬廠生產辣醬、泡菜並出口韓國……在徐龍奎的帶領下,2019年曙光村預計增收將超百萬。

  在慶安鎮保安村,源昇河酒業董事長李敏被聘為榮譽村長後,不但為村裡投入資金5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68個,還與村裡共建了水稻繁育基地,讓保安村村集體實現了持續性增收。

  僅2018年一年,慶安縣就引進人纔239名。這些人纔的引進,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注入了創新活力。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