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輝對扶貧牛關愛有加。
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扶貧產業,多個貧困家庭的致富希望。
扶貧項目開展不到半年,21戶貧困戶就接到了大紅信封,裡面裝著分紅錢……再次走進望奎縣廂白滿族鄉前惠五村,間隔時間並不長。2018年9月20日,本報曾刊發《張輝像養育孩子一樣用心抓項目》這篇報道。那時省委統戰部駐前惠五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輝曾說,『落戶一個扶貧產業項目,就像孕育一個孩子,生出來容易,最難的是養大。』那時,在前惠五村,記者看到了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的笨榨豆油坊和食品車間,張輝盼著冬季裡村裡的扶貧產業『開花結果』。經過一整個冬季,又迎來早春時節,當初有些凌亂的施工現場現在已是規整的生產車間,當初期待的冬季裡能『開花結果』的扶貧圖景也已實現。前惠五村的扶貧產業初長成。
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
3月28日,望奎縣廂白滿族鄉前惠五村村部熱鬧非凡,聚滿了村民。當天,前惠五村舉行了村民代表、黨員大會暨產業項目分紅儀式等活動。同時,這也是一次以『助力脫貧攻堅、共謀產業發展』為主題的黨員活動日活動。省委統戰部駐村工作隊代表王欣授黨課,和黨員互動熱烈,記者參與其中,和他們一起重溫入黨誓詞。
在這次活動中,張輝介紹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優質肉牛項目從開展到今天,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什麼這麼快就能進行分紅?』張輝說到,優質肉牛項目第一批15頭懷孕母牛已經陸續進行生產,由工作隊聯系已經確定了未來銷路,效益可保證。作為第一批駐村工作隊來駐村的他們,也即將到任,為了保證本批工作隊既定工作如期完成,工作隊先墊付資金兌現去年村民代表大會的承諾,開展優質肉牛養殖項目給貧困戶分紅。村黨支部書記宋玉君宣讀了分紅名單,21戶貧困戶陸續走到前面,接過信封,滿臉笑容。一共21個大紅信封,每個信封裡是1000元。張輝說,這21戶貧困戶去年由村民代表大會選出,今年根據村集體資金積累情況和產業發展收益進行分紅。張輝向村民代表提議,每年參與產業分紅的21戶都將由村民代表大會重新評選,保證參與分紅的戶是動態管理。既要考慮貧困程度,又要兼顧鄉風文明因素,鼓勵勤勞致富、孝老愛親等鄉風文明的典范。
安格斯肉牛漂洋過海進了村
廂白滿族鄉黨委書記朱子軍說,2018年,張輝獲得了『全省優秀駐村乾部』稱號,這個稱號當之無愧。作為80後駐村乾部,近兩年的駐村時間裡,張輝一心撲在村裡產業發展上,為了謀劃扶貧產業把車胎都跑爆了。他們給前惠五村帶來了新的扶貧思路。其實村裡也有養殖業,也養牛,但從未想過要養安格斯牛。這種漂洋過海坐船來的牛,在引進之前,村民完全不了解這個品種。經過多番調研和考察,確定優質肉牛養殖項目之後,張輝和隊員在養殖場看著懷孕母牛生牛犢,抱著被褥安營紮寨,看了好幾宿,村民也開闊了眼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個優質肉牛項目爭取資金108萬元,帶動村集體、村民集資投入73萬元,新建牛捨490平方米、牛運動場18000平方米。在村郊的牛運動場和牛捨裡,記者看到了前惠五村的安格斯牛『真容』。張輝說,當初引進了澳洲純種黑安格斯母牛63頭,現在已經生產牛犢15頭,這15頭牛犢剛剛一個月齡。3月齡肉牛預計8000元一頭,6月齡可達12000元。這個項目利潤的20%用於21戶貧困戶分紅。這個養殖場僱傭了3名員工,2名飼養員,1名技術員。
前惠五村成為望奎縣首個有村集體企業的行政村,這裡已經注冊望奎縣善為牧業有限公司、望奎縣善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個村集體企業。除了優質肉牛養殖項目,前惠五村還發展起肉鵝養殖項目,這個項目爭取資金35萬元,帶動村集體投入26萬元,連續三年以省農科院為技術支橕,逐步擴大肉鵝養殖規模,2018年實現養殖規模5000只,帶動9戶貧困戶29人各增收500元。
一張筋餅『烙』出回鄉吸引力
食品加工業是前惠五村的第二個扶貧項目。在距離村部不遠處,笨榨豆油坊和食品加工車間初具規模,正在規劃繼續擴建廠房。張輝介紹,笨榨豆油生產項目爭取到望奎縣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20萬元,新建1080平方米笨榨豆油廠並購置4套三級精煉油生產設備,與好百客超市合作,實現笨榨豆油的產銷一體化發展,年利潤70%對全村貧困戶分紅。食品加工項目爭取資金50萬元,新建390平方米食品加工車間,與哈爾濱金米粒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產春餅、筋餅等食品,已帶動21人本地就業,月收入2500元至3500元,銷售利潤的一部分留為村集體經濟積累。
印象中,烙薄如紙的筋餅可是技術活。隊員王欣說,在這個食品車間打工的村民算是村裡的第一批技工。正常想學烙筋餅這門手藝學費要6000多元,村民不但免費學,在車間工作還采取底薪加績效的工資計算方式,烙一張筋餅7分錢手工費,底薪1000元,每人每天平均烙筋餅800張,如果滿勤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宋玉君說,這個活好啊,適合村裡的婦女,從開始生產到現在,村民賺工費六七十萬元,這可是筆不小的收入。貧困戶丁德香是生產車間表現突出的『員工』,她負責將其他工人烙好的筋餅進行修理成規范的圓型,再進行包裝。每個月固定工資3000元。除了工資,她還在愛心超市獲得了一袋面粉的獎勵。宋玉君說,冬季裡生產車間堅持生產,履行企業訂單,外出務工的村民都回來過年,幾名常年外出務工的村民看到村裡有產業,就業機會好,已經不外出打工了。村民積極性很高,有績效工資獎勵,很多人到了下班時間還在堅持工作。
張輝說,這個生產車間承接了玉米皮速凍餃子、筋餅、春餅等食品加工,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務工掌握一技之長。現在企業訂單很多,供不應求,村裡的勞動力隨時來隨時有活乾。張輝指著廠房外的一塊空地告訴記者,這塊地也與哈爾濱遠大好百客超市簽約了,種紅皮土豆、窩瓜等原生態農產品。
如何讓扶貧項目可持續下去?張輝說,村裡的每個扶貧產業都有致富帶頭人,笨榨豆油廠由村主任和一名村乾部負責,食品生產車間由村會計和一名村乾部負責,優質肉牛養殖項目由村黨支部書記和一名村乾部負責。要讓村民有經營村集體產業的能力,這些扶貧產業發展好了,今年的『分紅』成績單不止21個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