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訊 『以前涉及法律問題,找人社局得去中心村,上司法局得奔張鐵匠,土地問題得到杏樹崗鎮找農業局,還時常弄不清到底歸哪個部門管。可是現在不同了!』日前,因欠薪問題走進大慶市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求助的王先生感慨地說,『先諮詢律師並給出最佳解決方案,還能一邊人民調解一邊准備訴訟,便捷啊!』
自『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工作開展以來,為有效解決公共法律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紅崗區司法局突破傳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出『313』法律服務新模式。自2018年下半年推行以來,已成功處理各類涉法問題529件,化解率95%。
只進『一扇門』立享『法治套餐』
啥叫『313』?據介紹,主要是打造三級平臺(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構建一個體系(『全領域』多元聯動法律服務體系)、實施三大工程(營商環境優化工程、風險預警化解工程、群眾精准維權工程)。其中堪稱全國獨一份兒的,是把涉及老百姓的法律服務職能全部整合到一起。
據紅崗區司法局局長張寶春介紹,如今百姓有法律需要,都可享受到『法治套餐』。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諮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普法宣傳、公證、安置幫教、行政復議等業務,農業部門的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業務,以及人社部門的勞動仲裁、工傷認定業務,都可在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一站式』解決。
『除了打官司要到法院,其他涉法事兒都能在這辦,真省心。』金山堡村村民刁先生說,涉法問題首先想到這裡,因為這兒有免費的『法律明白人』——紅崗區司法局研究出的『律師諮詢前置』服務模式。『以前不懂法,遇事兒像沒頭蒼蠅,各部門都得去跑一圈,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現在遇到啥事先問問律師該怎麼辦、到哪去辦,一下子就明白了。』
被施工單位拖欠多年工資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在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了更加精准解決問題,有些程序還可以並聯啟動。樓上漏水、小狗咬人這類小糾紛,以及土地承包、企業欠薪等老難題,只要老百姓提出申請,都可以一邊進行人民調解、一邊申請仲裁、一邊准備訴訟,涉及合同問題的還可以同步公證,家庭困難的還可以申請律師全程法律援助……
以『全領域』多元聯動、『一站式』法律服務為特點的『313』模式,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2018年該中心共解答婚姻家庭、勞動、侵權等法律諮詢484人次,准予法律援助67件次,較2017年增加30件次;信訪部門轉遞糾紛的化解率達到100%。
法律顧問全覆蓋村村都有『明白人』
『從上海返慶,只能停留2天,想辦理遺產繼承公證,但是趕上周末放假,怎麼辦?』這天,『心貼心』微信群裡彈出了一條『求助』。
『去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按照群主的指引,來自上海的謝女士聯系到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該中心安排公證員周末加班,讓謝女士達成了心願。
這事兒得感謝『心貼心』微信群。紅崗區屬於典型的礦區型城區,所轄1個鎮、6個街道彼此分割,相距最近也在8公裡以上,法律服務資源無法實現有限覆蓋。為解決這一問題,紅崗區司法局以全區10個行政村、29個居委會以及駐區采油廠24個礦大隊級單位為對象,建立『心貼心』法律服務微信群84個,覆蓋人口約3.3萬人,約佔全區戶籍人口的20%。每個群配備律師一人、公證員一人,隨時解答群眾法律諮詢。截至目前,通過微信群解答各類諮詢1025人次,回復率100%,群眾有了法律問題不再發愁,動動指尖兒即可得到答復。
三管齊下解民懮服務送到『家門口』
在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70多歲的李大爺通過人民調解要回了37萬元墊付款,十年訴訟歷程終告一段落;劉大爺兒子因交通事故離世,法律援助律師幫助他從兒媳手中要回9萬賠償金;2名公證員5天完成100多份公證,鑽井三公司100多職工按期抵達蒙古開展作業……多舉措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多角度預警化解風險隱患,多領域暢通群眾維權渠道,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把『三大工程』轉變為實實在在服務群眾的『民心工程』。
『解放思想大討論』開展以來,該中心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營商環境優化、風險預警化解、群眾精准維權』,多舉措開展法律服務。據統計,2018年下半年以來,該中心為企業開通公證綠色通道260人次;精簡行政復議流程、壓縮行政復議法定期限50%,根據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式』普法12場次;在公安部門、信訪部門設立人民調解介入機制,就地化解矛盾糾紛;開闢農民工、殘疾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10人次;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律師辯護全覆蓋……
『這樣的法律服務,貼心啊!』如今這句話成了來紅崗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辦事兒群眾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