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7日訊 現代金融,關乎經濟大局。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對於我省來說,如何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省情實際,在解放思想的背景下,走出有龍江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近日,記者采訪了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郎國明。
記者:『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說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有專家稱,『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是單純地從供給側入手,而是立足於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需求。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而融資貴一直都是困擾實體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那麼我省如何把握金融本質,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呢?
郎國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盯市場、緊盯需求,改革的核心是調整和完善金融供給端的結構和金融供給方式,改革的著力點就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改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首先,集中金融力量為龍江大項目助力。這需要發揮兩個市場的作用,一個是資金市場,一個是資本市場。資金市場就是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要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還要積極吸引保險資金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本市場,就是以股市和債市為主的直接融資,推動我省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及呼之欲出的科創板上市掛牌,還有發行各類債券,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其次,在資金上引流灌溉,在服務上優質高效,重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解決融資難,就是要暢通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引導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實體經濟。2018年以來,央行進一步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連續5次實施定向降准,連續3次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規模,目的就是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可以說,池子裡的水已經十分充裕,如何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這是當前急需破解的問題。
解決融資貴,需要多方攜手共進、聯合施策。比如,目前我們正會同省工信廳積極搭建全省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系統,對現有的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進行完善改造、提檔昇級,在首先完成供需擴容和流程再造兩步走之後,還要探索建立大數據綜合信息平臺,通過整合金融、稅務、社保、司法、海關、市場監管等領域的企業信用信息,精准地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畫像,這個畫像越模糊,融資服務的風險就越大;這個畫像越清晰,風險就越可控。風險降低了,利率自然也就會下降。
記者: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而金融風險具有較強的復雜性、隱蔽性、欺騙性和誘惑性,同時又具有外溢性和涉眾性,危害極大。我省的金融風險有哪些特點?我省將采取哪些獨特做法打造龍江『金融安全區』?
郎國明:『金融安全區』可以說是我們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奮斗目標。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重點在『意識、風險、排雷、本源、監管』五個關鍵環節上發力。
『意識』,就是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懮患意識和風險意識,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風險』,就是要精准研判風險。2018年,我們會同中省直有關部門對全省金融風險進行了全面系統排查,根據金融風險在我省的具體表現、波及范圍、發生幾率和危害程度,將我省金融風險劃分為關注類、管控類、整治類3大類別10個方面,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今年初我們又對全省金融風險進行了摸排梳理,將全省金融風險劃分為重點攻堅和密切關注兩大類別『8+4』個方面,做好預案、積極應對。『排雷』,就是要早發現、早識別、早處置,及時排除重大風險隱患。『本源』,就是金融機構要聚集服務實體經濟,這既是金融機構的天職和本分,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監管』,就是要強弱項補短板嚴監管防風險,打造一支懂監管、會監管、善監管、敢監管的監管隊伍,對各種金融違法犯罪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重拳整治金融亂象。
記者: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鞏固、增強、提昇、暢通』八字方針。金融工作也要緊緊圍繞『八字方針』要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做活。那麼,我省怎樣做『活』金融這篇大文章?
郎國明:做『活』金融這篇大文章,需要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要鞏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的成果。融資貴曾經是一個困擾我省多年的痛點,我省銀行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始終高於全國和東北三省平均水平。但是2018年末,我省貸款利率首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和吉林、遼寧兩省水平。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還相對偏高,這是我們今年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要增強金融主體的內生動力,就要金融創新。金融不能『走老路』,不能因循守舊、循規蹈矩、慣性思維、路徑依賴;金融也不能『走邪路』,不能脫實向虛、自我循環、游離於實體經濟之外,脫離實體經濟根基,更不能以金融創新之名行違規違法之實;金融必須『走新路』,必須創新,要因勢而動、順勢而為,緊盯市場、緊盯需求、緊盯發展中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業,不斷創新理念和思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這也是金融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要提昇支持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質效。一方面,要發揮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作用,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五頭五尾』建設、支持『六個強省』建設、支持『百大項目』建設。在引導增加信貸投放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重點是健全完善三項機制,即溝通機制,調節機制,維權機制。要暢通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引導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實體經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到制約渠道暢通的堵點,而且要千方百計打通這些堵點,疏通毛細血管,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
經濟高質量需要金融高質量,高質量的金融就是堅定不移而又優質高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對金融監管部門來說,以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本職;對金融機構來說,服務實體經濟、根植實體經濟是本源;對實體企業來說,誠實守信遵守契約是本分。只要三者形成良性互動的格局,就會進一步優化全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