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構建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 賓縣綠色現代農業基地達74萬畝
2019-04-18 16:33:0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鐵戚牧潘宏宇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賓縣常安鎮的葡萄生產基地。本報記者潘宏宇白雲峰攝

  賓縣永和菜業公司的蔬菜基地大棚。本報記者潘宏宇白雲峰攝

  黑龍江日報4月18日訊 近年來,賓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突出一產抓特色,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目前,全縣綠色食品標准化基地認證面積達到74萬畝,歐盟有機產品種植基地認證面積達到2.1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達到79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昇農業質量效益

  今年,賓縣將堅持『鞏固、增強、提昇、暢通』八字方針,大力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提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打造高標准農田4.8萬畝。堅持優化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品牌結構,增加高端優質綠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積極推動大豆振興,力爭大豆種植面積發展到28萬畝。深化與東北農業大學合作,發展東農豆252大豆種子繁育基地4萬畝以上;引進省農科院富硒高蛋白大豆品種及生產技術,發展富硒高蛋白大豆基地5萬畝以上。大力發展經濟作物,依托永和菜業、沃農苑農業等合作社,新增蔬菜基地3000畝,使全縣蔬菜面積發展到8.2萬畝;依托高泰食品、鑫華泰牧業等企業,新增『三莓』、鮮食玉米基地1.2萬畝,使全縣『三莓』、鮮食玉米基地發展到5.2萬畝;依托哈爾濱金泉生物有限公司,打造漢麻種植基地,力爭發展6000畝以上;做強畜牧產業,深入實施『兩牛一豬一禽』工程,圍繞賓西牛業、安和牧業、哈東豬業等養殖基地,大力發展標准化規模養殖、專業化科學養殖和生態化綠色養殖。力爭2019年存欄肉牛17萬頭、生豬23萬頭、禽458萬羽。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昇農業增值空間

  目前,賓縣已經形成了肉牛、果蔬、玉米、大豆等7大產業加工鏈條,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規上企業發展到了24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龍頭企業發展到了8家。

  今年,賓縣大力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依托大成生物、大北農、賓西食品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玉米、大豆、畜禽等精深加工項目,推動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突出抓好永和菜業乾菜加工、高泰食品果蔬出口、禹王大豆加工基地擴建等項目,提高農副產品加工率和附加值;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開展『互聯網+高質量農產品』行動,抓好農副產品服務平臺建設,注冊統一商標,為品牌小、品質優的農副產品集中『梳妝打扮』,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對接城市高端消費者,推廣『點對點』營銷,把農戶『小產品』推向『大市場』。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重點培育永和蔬菜、賓西牛肉、高泰食品、居仁大米等知名品牌,加快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力爭達到82個以上,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圍繞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緊盯都市人群休閑體驗需求,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依托英傑、大頂山、永和、香爐山、長壽山五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積極謀劃發展農家樂、農事體驗、共享農莊、鄉村手工等項目,打造山水田園綜合體,讓農村成為有吸引力的地方、人皆向往的去處。

  紮實推動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賓縣農村改革穩步推進,去年完成143個行政村清產核資工作,有序推進土地確權頒證,打造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個,現代農業活力不斷釋放。

  今年,賓縣將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用改革的思路開展工作、破解難題,不斷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確權頒證進度,確保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全部發放至農戶手中。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依法賦予農民對承包地的佔有、使用、收益、轉讓權能。開展鄉村閑置校捨、廠房、廢棄地整治,盤活建設用地用於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入落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大力支持承包、租賃、入股等多種有效經營方式盤活集體資產資源,鼓勵工商資本參與村集體資源開發,讓更多村集體有穩定收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鼓勵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土地托管、聯耕、代種等農業生產模式,吸納帶動更多小農戶實現大生產,力爭實現土地流轉60萬畝以上。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昇行動,全面規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管理、民主議事、利潤分配等體制機制,新增示范性合作社15個。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