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9日訊 17日至1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深入到農墾九三管理局調研。調研結束後,跟隨慶偉書記的腳步,記者走進農墾鶴山農場,看一看雪中備春耕的景象。
一切都變得不一樣。種地已經不再是成年累月地面朝黑土背朝天,就連以往緊張忙碌的備春耕如今也變得平穩而又從容。春耕秋備,黑龍江墾區4300萬畝耕地的備春耕從上一個秋收就開始了。

4月17日下午,一場大雪突然而至,黑黝黝的田壟沒多久就被皚皚的白雪覆蓋。『這場雪對緩解今春的旱情作用不是很大。好在去年秋收後,我們適時進行了秋整地、秋起壟、秋鎮壓作業,有效規避了春整地乾旱的風險。』鶴山農場高級工程師王金柱介紹,農場始終把『三秋』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積極采取秸稈粉碎滅茬還田、翻地、耙地、起壟、鎮壓等作業,51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了黑色越冬。其中,秋起壟50萬畝、秋施肥15萬畝,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情,減少春季動土,預防春旱發生。

『今年春天旱情較為嚴重,為了應對旱情我們特別進行了農機改造,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在鶴山農場農機管理服務和維修中心的廣場上,王金柱指著一臺改造過的意大利馬克氣吸式精量播種機作起了介紹。播種機的最前端加裝了一條6.6米長的橫梁,橫梁的最前端是並排6個三角形的撤土裝置。『這個裝置高低可調,播種時可以根據土壤的乾濕程度,將表面乾土層推開3?5公分,最大限度地把種子播種到濕土上面,確保出苗。這樣的機器,我們改造了86臺,每臺改裝費用1900元,隨時可以拆卸。』順著他手指方向,廣場上一臺臺色彩鮮艷的播種機、拖拉機在白雪的映襯下如金剛戰士般威風凜凜,只待一聲令下就將開足馬力,為秋天的收獲奏響春的序曲。

與整裝待發的播種機不同,在總面積3600畝國家大豆『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基地,現代化大農機作業的痕跡清晰可見。整齊的田壟一望無際,壟臺上鎮壓器留下的一道道淺溝筆直地伸向遠方。據第一管理區農機手潘貴柱介紹,這塊地去年種的是玉米,今年輪種大豆,這裡今春鎮壓封?作業就是由他完成的。『現在大機械的效率太高了,每小時鎮壓面積超過120畝。』今年春天,作為『中國旱作農業的排頭兵』,九三管理局各農場根據不同地塊土壤?情,采取封?、搶?、找?、保?和提?等措施,對上年秋起壟的地塊進行適時鎮壓,碎土封?;對?情比較好的地塊適時早播、搶播,確保各作物最佳播期內完成,達到搶?的效果;對?情較差的地塊將播種機加裝推土板、改裝覆土裝置,最大限度將種子播在濕土上,確保正常出苗,達到找?、保?的效果;播種後根據土壤?情鎮壓1?2遍,壓實壟體,充分利用返漿水,為作物正常出苗創造有利的條件,起到提?作用。

土壤精心准備是為了迎接它最尊貴的『客人』。18日上午,在墾豐種業鶴山分公司的倉庫內,一袋袋的玉米、大豆種子整整齊齊、堆積如山,工人們正在把一袋袋的玉米種子裝上一輛大型卡車。一位工作人員手持掃描儀對每一袋即將裝車種子的包裝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掃描後的數據將上傳回總公司,這樣我們就可以跟蹤每一袋種子的去向。』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一車種子將會發往克山,『像這樣的種子倉庫我們每個農場都有,不但為農場提供種子,也同時為周邊地域服務。』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各農場同時都准備好了備荒種子,一旦出現極端災情正常種子無法發芽,就將進行二次播種。作為特殊品種,備荒種子將在短時間內迅速生長發芽,確保作物產量。

沒有熱火朝天的場面,卻有胸有成竹的把握。九三管理局以早動爭主動,去年秋季在認真抓好秋收工作的同時,狠抓再生產准備的各項工作,378.1萬畝耕地都實現了黑色越冬。截至目前,327萬畝起壟面積已全部完成春鎮壓封?作業,種子和生資全部下擺到位,農機檢修全部完成。全局大田播種計劃在4月25日前後開始,計劃種植89.6萬畝玉米力爭在4月28日前完成播種,235.4萬畝大豆5月5日前完成播種任務,馬鈴薯在5月15日前完成播種任務,其它的在5月20日前完成播種任務,確保農時標准。

『正常播種90公斤大豆,大約能收獲3噸;播種30公斤玉米,大約能收獲11.5噸。』走出種子倉庫之前,王金柱算出了這樣一筆賬。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筆賬在每個農墾人心中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