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日訊(記者 許諾)日前,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和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聯合舉辦的『追夢火焰藍』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四川成都啟動。24日至27日,10餘位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記者來到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森林消防直昇機支隊一線,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消防救援隊伍的英雄故事,展現他們在各類災害事故救援中刀山敢上、火海敢闖、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北國邊疆熱血故事
24日,采訪組乘車從內蒙古海拉爾來到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在加格達奇航站樓與森林消防員體驗直昇機,參觀支隊修理所、訓練場,走進大子楊山執勤點,聆聽他們的故事。

大興安嶺地區支隊常年駐守大興安嶺腹地,長期戰斗高山密林深處,時刻面臨血與火的嚴峻考驗、苦與累的極限挑戰、生與死的瞬間決擇。
支隊裡,消防員之間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紮根北疆特別能吃苦、不畏艱險特別能戰斗、忠誠使命特別能奉獻、不負重托特別能打勝仗』。幾十年來,每個消防員都傳承著紅色血脈,這也讓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成為了英模典型輩出的森林消防勁旅。


組建以來,支隊先後為四川、雲南總隊和機動支隊等兄弟單位輸送滅火骨乾600餘人,被譽為森林消防隊伍的『種子部隊』。用赫赫戰功贏得了人民群眾愛戴,保護了林海生態建設的新時代。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政治處主任張子龍說,支隊積極探索地空一體化作戰模式,利用駐地航站開展精兵重裝遠程輸送和實機滑降實戰訓練,打造復雜地形和不良氣候下撲救重大森林火災的『森防機降隊』,形成『空中快速機動二大隊,裝甲重裝機動三大隊,尖刀快反特勤排』立體互補的新作戰體系,以組建跨國救援隊為契機,圍繞撲救特別重大森林火災的作戰指揮、行動樣式、戰法運用、協同保障等內容進行防滅火綜合演練。
在加格達奇航站,采訪組體驗支隊裝備建設,參觀滅火戰斗,索滑降、火場心理行為訓練演示,以及機載精兵重裝遠程輸送訓練。

25日,采訪組來到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一大隊大子楊山執勤點。北緯50°,距加格達奇地區120公裡,4層樓高的瞭望塔,24小時駐守著瞭望員。瞭望員在春防期間,日日夜夜在此守候,大山周邊,除了山,就是樹,一張單人床,一臺廣播,枯燥的生活已經重復了1825天,一座瞭望塔,一個守林人。瞭望員總是笑著說,我是林海的航標燈,目光與日月晝夜同行,每天警惕地凝視森林。

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空中雄鷹』護衛森林

森林火災發生涉及范圍廣,危險性大,面對交通不便、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傳統撲火手段往往顯得滯後。此時,專業的航空消防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
26日,采訪組來到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是應急管理部唯一一支專業航空消防力量。

組建近10年來,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是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可在數小時內成建制地投入目標區域遂行任務,是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力量,已成為集運輸、護林、滅火、偵察、救援、聯合作戰於一體的空中勁旅,被納入了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橘紅色的直八型直昇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森林滅火直昇機,可在一般場地實行機降或索降,進行遠距離快速機降滅火作戰任務,大幅度提高滅火作戰整體機動能力。直昇機除了配備外掛自吸式消防吊桶外,還安裝了大功率探照燈、紅外成像設備、圖像傳輸設備、空中廣播系統和數字化指揮監控系統。

短短十年時間,支隊研訓10多項空中滅火戰法,創新『四機跟進吊桶灑水』戰法填補國內外航空消防空白;430餘小時測試完善新裝備50多項技戰數據,解決1700多個問題;6個月編寫78部規范手冊、6部法規;16個月完成了支隊組建任務……
直昇機投入實戰應用,給這支隊伍滅火作戰帶來新變化:滅火指揮由傳統型向科技型轉變,滅火方式由人力型向機械化轉變,從單一地面運輸向機降投入和特種運輸並舉轉變,滅火戰法由地面向地空協同轉變,滅火作戰逐漸告別『人海戰術』,戰斗力水平不斷躍昇。
4月,正是春季防火的關鍵時期。森林消防員們駐守在崗位,形成了築牢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鋼鐵屏障』,成為林海裡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