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8日訊 轟隆隆……伴隨著陣陣響聲,屋裡燈光閃爍,人們被震得上下顛簸、左右搖晃,桌子位移,東西紛紛掉落——這是人們在體驗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地震小屋模擬地震發生時的場景。6日,全省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啟動。自省委省政府發出《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後,按照『建設多類型、綜合性的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指示,我省各級減災委員會積極推進科普基地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已經建成氣象、地震、消防等科普館和展廳186個,每年接待參觀體驗群眾5萬餘人次。
揭開氣象神秘面紗
『天氣預報』天天見,但雨雪風形成過程、級別劃分標准、如何科學預測等等,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仍比較神秘。目前全省建成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或展廳93個、科普畫廊(專欄)4個,每年累計接待參觀公眾3萬人次,舉辦各類科普活動達260餘次,發放氣象科普材料近7萬份。通過參觀氣象科普館,百姓不但可以了解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氣象知識,還可以全面了解天氣預報分析研判和預測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天有不測風雲』的理解和認識。近幾年,氣象部門創作出《與老天爺會商》微電影,推出氣象手機APP,統籌省、市、縣75個氣象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氣象科普宣傳的廣度不斷拓展。
體驗館普及防御知識
2014年5月12日,設有地震監測預報、應急救援、互動體驗等20餘個展項的省防震減災科普展館誕生,此後鶴崗、黑河、慶安等3個防震減災科普展館和科普廳陸續建成,全年免費向公眾開放。今年4月30日,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啟動了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系列活動,哈爾濱市繼紅小學、藍天幼兒園、風華小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逸夫小學等學校師生陸續到館參觀體驗,親身感受震感,使抽象知識具體化。5年多來,省防震科普館陸續組織『大手牽小手,防震一起走』、 『少數民族防震減災校園宣傳大使』等21個主題季活動,共接待個人及團體參觀者4.8萬人次。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要,開發了防震減災知識手語版與盲文版,特殊人群也一樣學到防震減災知識。
上科技手段學逃生技能
『油鍋起火了怎麼辦?灶臺旁邊有個鍋蓋,蓋上它滅火!』消防科普體驗館AR模擬火場撲救逃生游戲正在進行。該套消防科普體驗設備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火場和人的視覺、聽覺、動作等完美結合,讓人身臨其境體驗『撲救』火災、『自救』逃生等場景。除了AR模擬設備,體驗館還配備了互動模擬滅火、煙霧逃生體驗等10餘種消防安全互動式體驗設備。
近年來,省消防救援總隊籌建並開放運營了71所消防安全體驗館,配備專兼職講解員268人,先後接待了來自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的體驗團隊3000餘批次近10萬人,間接影響受眾約100萬人。據介紹,我省計劃今年再新增至少6個省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場館,地市級消防科普體驗館建設將達到覆蓋率不低於90%的目標,同時進一步擴大專業素質強、培訓經驗豐富的消防培訓教師隊伍,讓群眾更加方便、更加直觀、更加有效的學習消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