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8日訊 8日,綏化市四方臺鎮腰屯村農民劉海成和老鄉們一起踏上開往撫遠的『插秧專列』,開啟又一個播種季節的插秧打工生活。隨著這趟K5141次『插秧專列』啟動,哈鐵進入連續開行『插秧專列』的第20個年頭。20年來,共有165萬餘人次搭乘專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
我省三江平原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由於當地勞動力不足,每年春耕季節都需要大量人員進行水稻備耕、插秧。從綏化等地奔赴三江平原的季節性『秧客』,打工20多天,可收入近7000元。2000年,為服務務工人員出行,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了首趟農民工『插秧專列』。綏化火車站客運值班主任趙業勝見證了『插秧專列』20年來的發展。他說,從最早候車廳人滿為患,到現在的廣場涼棚候車,從當年輾轉幾個小時來車站熬夜買票,到如今送票下鄉、手機訂票,設備設施的昇級讓『秧客』體會到了方便,『秧客』的年齡和結構層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65歲的腰屯村村民王春學已經連續赴三江平原插秧25年。他告訴記者,近年來,插秧收入越來越高,從以往每天只有七八十元,到現在每天三四百元。今年,他為十幾個村民聯系了插秧用工的農場,帶著大伙一起去。
據悉,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三江平原機械化插秧率達到96%,『秧客』從站在水裡彎腰勞作,逐漸轉向『幕後』工作,主要負責補苗、操作機械等。以往平均一公頃需要5個人插秧作業,如今使用插秧機,30公頃地僅需10個人,但對『秧客』的技術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來此插秧打工。
預計,今年綏化、齊齊哈爾和哈爾濱市周邊將有4.8萬名農民工乘火車赴三江平原插秧。中鐵哈爾濱局集團公司深度挖掘運輸潛力,及時優化運輸方案,開行哈爾濱至撫遠、綏化至撫遠、齊齊哈爾至撫遠等4對『插秧專列』,並調整部分列車運行區段,增加『插秧專列』周末開行密度,確保將插秧大軍及時運送到墾區春耕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