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9日訊 5月6日至12日是全國第11個防災減災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築生命安全防線』。宣傳周期間,省減災委員會部署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活動。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書記、廳長趙中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防災減災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個重要命題,惟有趨利避害、防治結合,全面提昇應對災害的能力與水平,纔能為生命橕起一片綠蔭。
趙中超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新理念,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常態救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著力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進若乾重點工程,提高災害防治能力的總要求。全省上下要迅速適應改革新形勢,將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減災委等指揮機構的物理整合盡快形成化學反應,構建防范救援救助一體化的工作格局。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厘清『防』與『救』的邊界,完善統一指揮調度體系和社會動員機制,把部門專業力量統起來,把社會潛在力量用起來,把人民群眾偉力聚起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局面。
禍患積於忽微,加強災害風險管理尤為重要。趙中超表示,必須以『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戰略部署為統領,以『從減輕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為目標,逐步推開風險排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強化災害監測的精准性,提高災害風險形勢綜合研判的科學性,增強預警信息發布的及時性,預先采取化解防范措施,下『先手棋』、布『關鍵子』,最大限度降低風險致災機率、減少災害損失。
我省擔負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要充分發揮指揮機構綜合協調職能,實行防范救援救助一體化工作模式,全力應對森林草原火災、乾旱洪澇、地震地質等災害,防止小災釀成大禍。以災害防治重點工程為抓手,聚焦聚力,加強防災減災骨乾工程建設,提高城市建築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和設防水平,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築牢築實抵御災害的屏障,為生命安全裝上『安全閥』。
社會公眾是防災的主體,增強防災意識、掌握避災知識,是新時代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趙中超說,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和新聞媒體合作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提昇公眾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技能。每一名公民都要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自覺學習避險知識、掌握避險技能,努力成為發現風險的掃描器、消除隱患的助理員、規避傷害的示范者,讓生命向暖而生、向光而長。
新時代為防災減災出了一張新考卷,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廣大公眾是共同的答卷人。趙中超說,我們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底線思維,有效提昇防治能力,讓防災減災意識深入人心,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