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李凡寶 記者 莊園) 近年來,富錦市把園區建設作為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向精深加工要發展、產品延伸昇級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用紮實的『基層探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入駐經開區企業29家,完成投資187億元,實現利稅16億元,形成『米、豆、肉、飲、酒、蔬』六大類企業群,推動『糧都』向『食都』轉變。




目前,開發區累計投入32.6億元,控制區達到9.88平方公裡,完成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晉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了亞洲第一大單體糧庫富錦象嶼500萬噸倉儲、萬裡利達450萬噸倉儲,全市倉儲能力達到2100萬噸,可輻射收購富錦及周邊150公裡內糧食。在產業鏈中端,堅持『把深加工建在糧倉裡』,引進福慧食品15萬噸大豆、曼哈頓30萬噸水稻、富錦象嶼生化200萬噸玉米等加工項目,年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全部達產後,可消化掉90%的水稻和全部的玉米、大豆。象嶼生化的建設和發展直接拉動了財稅收入的增長,全部投產後年可創造稅收5.5億元,帶動市財政收入增長50%以上。在產業鏈後端,累計投資3億元,建成年運力500萬噸的萬達物流園、經開區鐵路專用線;依托萬達糧食交易市場,構建三江平原區域性糧食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掌握大宗糧食交易定價權,競價銷售水稻40多萬噸,每斤高出糧庫收購價格2毛5分錢,促農增收2億元。
園區內的象嶼集團、金瑪農業等工商資本進入糧食生產環節,帶領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品種、提昇品質,簽訂訂單115萬畝,年助農增收2500餘萬元。依托象嶼生化20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富錦市吸引世界第二大肌醇生產商北安海資(香港)公司年產6000噸植酸鈣、7000噸肌醇項目落地,吸引國投集團與象嶼集團合作共建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推動食品、飼料向醇類、糖類、酸類等高附加值醫藥化工發展。金瑪農業、錦稻集團等企業圍繞『富錦大米』『富錦大豆』國家地理標識,組建『富錦市米業協會』,統一使用『富錦大米』母商標。發揮電商產業園作用,攥緊一個拳頭闖市場,網上交易額達到35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