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墾區水稻插秧無人駕駛作業成趨勢
2019-05-11 10:15: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軍 高鵬飛 吳樹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11日訊『厲害了!厲害了!水稻插秧機無人駕駛作業啦!』10日9時10分,水稻無人插秧機第一天開始作業,紅衛農場種植戶賈偉就在自己承包的600畝水稻地裡見證了『無人駕駛作業』的歷史性變革。目前,建三江管理局共引進這樣的無人駕駛插秧機46臺。

  『不錯!不錯!』賈偉連連稱贊:『這臺無人智能側深施肥插秧機作業出來的秧苗比人工駕駛的株距行距精准到位。』

  『這是我們的操縱器,不是遙控器。是我們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特技術,經過一次打點之後,可以適用於各種機型。』在現場,服務技術總監張黎明欣喜地告訴記者。

  10日13時28分,記者來到洪河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張志發的水稻地,他正在與僱工忙著往無人駕駛插秧機上裝秧苗。洪河農場農機科科長周洋接受采訪時說:現在人工越來越難僱傭,都是40到50歲的人在乾活,缺少勞動力,因勞動強度大,年輕人都不願意乾水田的活,春耕時經常出現用工荒,有了先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緩解了這個問題。周洋算了一筆賬:一臺無人插秧機可節省一個人工,每人每天按500元計算,一個插秧季,按10天計算,可節省5000元。今年洪河農場引進了10臺無人駕駛插秧機,能節省人工費用5萬元。

  據悉,此次由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承辦的2019年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從2019年春耕開始到2025年秋收結束,分級、分期、分批逐步建立具備自主感知、傳遞、決策、反饋、執行五大閉環、全域無人作業的農業生產基地,推動試驗區域的農業生產提質、增效、降本、少排,進一步鞏固和夯實北大荒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戰略和基礎作用,提昇試驗區域的科技含量和先進技術應用水平。

  建三江後續試驗項目將重點解決自動駕駛算法、地理信息系統、融合感知系統、線性底盤、液壓轉向、動力換檔、V2X等地面無人農業設備的關鍵和基礎問題,建立全國無人農機合作聯社,采取農機共享等方式,解決我國農業生產人口老齡化、作業效率低下、作業標准差異化等問題,打造出我國農業生產的新模式。

  目前,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已經建立起較為完整的農業大數據應用體系,覆蓋了24.5萬種植戶,2116.34萬畝耕地。正在逐步構建農業企業智慧大腦和智能決策指揮中心,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和市場化方法,在種植基地實現『種、管、收、儲、運、加、銷』七個關鍵環節信息化集成示范應用,實現戰略管控、運營管控、財務管控,減少關鍵環節的人為乾預和關鍵崗位自由裁量權,打造公開、公正、透明、高效的農業發展新模式。數字農業正成為推動北大荒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