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黑龍江省在衛生健康系統開展向張亭棟教授學習活動
2019-05-13 18:3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3日訊(記者 杜筱)為落實省委指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健康崇高精神,樹立和彰顯新時代廣大龍江醫務工作者良好形象,引導激勵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健康龍江建設,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決定,在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開展向張亭棟教授學習的活動。

  張亭棟,1932年11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終身教授。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發明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腫瘤科建設單位學術帶頭人,全國區域中醫診療中心(腫瘤)培育單位學術帶頭人。其個人及課題組先後榮獲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政府改革開放30年十項科研成果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與上海合作)、美國杜邦科學技術創新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國際發明專利獎等獎項,1995年獲得國家專利,1999年被批准為國家二類新藥。2011年9月,獲得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度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5年12月,獲得第六屆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醫藥發展獎——中藥研究獎,並獲得2015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9年4月,榮獲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

  2019年5月5日,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專程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望張亭棟教授並座談。張慶偉指出,張亭棟教授專注於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臨床試驗和研究,作出了開創性、原創性貢獻,為中國醫藥衛生事業贏得了世界贊譽。張亭棟教授身上充分體現了鍥而不捨、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體現了醫者擔當、甘於奉獻的家國情懷,體現了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職業操守,榮獲首屆『以嶺整合醫學獎』,既是對張亭棟教授和團隊的褒獎,也是黑龍江的驕傲。要大力宣傳弘揚張亭棟教授的先進事跡,激發醫療工作者特別是醫學科研人員、青年醫務工作者的擔當意識、奉獻精神和奮斗熱情,永攀醫學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高峰,為健康龍江建設貢獻力量。

  為落實省委指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健康崇高精神,樹立和彰顯新時代廣大龍江醫務工作者良好形象,引導激勵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健康龍江建設,省衛生健康委黨組研究決定,在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開展向張亭棟教授學習的活動。

  學習他敢為人先的堅持與追求

  張亭棟教授是一名勇於創新的醫學匠人,作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應用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科研團隊的代表,他和合作者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並應用三氧化二砷,其發明的亞砷酸注射液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總有效率超過91%,治療的白血病患者最長存活期達46年,居世界領先水平,使之成為全球治療M3型白血病的標准藥物之一。他跨越了中西醫學研究理念的鴻溝、打破了研究手段的壁壘,在中醫與西醫整合、基礎與臨床整合、醫學與藥學整合、研究與開發整合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開創性的貢獻,他用孜孜不倦的探求詮釋了學者的工匠精神。我們要從這樣的執著追求中獲得啟示,始終秉持精益求精、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涵養時代氣質,不斷探求價值新高度,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磅礡力量。

   學習他勇攀高峰的科研恆心

  張亭棟教授用一名知識分子素有的濃厚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科學研究的偉大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他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思維與理念,在疑難重癥領域敢於亮劍,在患者命懸於一線時勇於抉擇,在同道質疑聲中敢於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使中醫中藥用現代語言走向世界。砷劑應用於臨床初期,針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發病急、病情重,患者隨時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為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從早上7點到深夜11點,他始終堅守在病房,和病人在一起,寸步不離,幾個星期不回家都是常有的事。這種以縝密精細的科學研究數據為基礎的大膽創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顯著成果,三氧化二砷攻克白血病治療難題從此寫進世界醫學史。我們要從這樣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用一生執著一事,用堅持攻克一病,不畏困難、默默耕耘,謙虛厚德,把理想追求融入偉大事業,把名字刻錄在共築中國夢的光輝征程上。

  學習他大醫精誠的仁愛與情懷

  張亭棟教授是一名心系患者的醫學大家,行醫60年,他親自參與挽救了1200名白血病患者,全世界無數人因三氧化二砷而重獲新生。他常懷一顆關愛病人,尤其是關愛那些貧弱病人的熾烈滾燙的心,永遠燃燒著忘我工作的激情,耄耋之年依然活躍在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第一線。他用對自我的嚴苛與對患者的仁愛詮釋了醫者的懸壺濟世與大醫精誠。『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要努力發掘,還要加以提高,讓它不僅為中國人民服務,更要為全人類服務。』這樣的醫者仁心、無私大愛,這樣的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是對醫生職責的深刻體認與最好詮釋。我們要從這樣的情懷中實現昇華,在價值觀念和利益訴求多元的時代,少一些『理性經濟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多為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無私奮斗,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絢麗篇章!

  張亭棟教授的事跡真實感人,平凡中蘊含偉大,集中體現了一名醫學科技工作者堅持真理、繼承創新的精神風貌,集中體現了當代醫務工作者大醫精誠、大愛無疆的高尚醫德,集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境界,是『龍江醫生』精神的傑出代表,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楷模。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