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大慶市公安機關對各類犯罪打擊力度一直處於高壓態勢,各類刑事案件均呈下降趨勢,但是電信網絡詐騙仍時有發生,此類詐騙手段均為非接觸式犯罪,讓市民防不勝防。
『案子破再多,不如少發案』,所以晚報聯合市公安局,不定期為市民普及防騙知識,本期民警教您如何識別仿冒身份詐騙。

冒充領導詐騙
犯罪分子獲知上級機關、監管部門單位領導的姓名、辦公電話等有關資料,假冒領導秘書或工作人員等身份,打電話給基層單位負責人,以推銷書籍、紀念幣等為由,讓受騙單位先支付訂購款、手續費等到指定銀行賬號,實施詐騙活動。
冒充親友詐騙
犯罪分子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對方網絡通訊工具密碼,截取對方聊天視頻資料後,冒充該通訊賬號主人對其親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等緊急事情為名,實施詐騙。
利用『通信群』
犯罪分子通過打入企業內部通信群,了解老總及員工之間信息交流情況,通過一系列偽裝,再冒充公司老總,向員工發送轉賬匯款指令。
謊稱可領助學金
冒充教育、民政、殘聯等工作人員,向殘疾人員、學生、家長打電話、發短信,謊稱可以領取補助金、救助金、助學金,要其提供銀行卡號,然後以資金到賬查詢為由,令其在自動取款機上進入英文界面操作,騙取錢財。
冒充公檢法電話
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由,要求進行匯款。
加好友騙取感情
犯罪分子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加為好友騙取感情和信任後,隨即以資金緊張、家人有難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
醫保社保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醫保、社保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賬戶出現異常,之後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公正調查、便於核查為由,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猜猜我是誰』
犯罪分子打電話給受害人,讓其『猜猜我是誰』隨後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錢。
一些受害人沒有核實就把錢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銀行卡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