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妙齡女孩血壓坐上『過山車』 竟是腎上腺長了11公分腫瘤
2019-05-15 10:5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徐麗娟 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15日訊(李華虹 徐麗娟 記者 楊金光)近兩個月來,19歲的小朱常常感覺到突然性的心慌、心跳劇烈,到醫院檢查發現,小朱除了血壓猶如『過山車』般,忽高忽低外,左側腎上腺上竟然還『橫臥』著一個11公分的大腫瘤。近日,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王海平教授帶領的團隊為小朱進行了經腹途徑腹腔鏡下復雜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手術,完整切下了這個『心腹大患』,術中出血僅100ml。術後,小朱不再『心慌慌』,血壓也保持平穩。

圖中紅圈:左側為右腎,右側為左腎上腺腫瘤。
王海平教授(左二)帶領團隊為患者進行手術。

  19歲的小朱家住齊齊哈爾市,據她回憶,上初中時,就常有心跳快、心慌的感覺,因為這種不適感休息後都會緩解,所以自己並沒有當回事。直到最近,心慌氣短、心跳突然加速、乏力的癥狀頻繁出現,到當地醫院體檢,纔意外得知自己竟是一名高血壓患者。據小朱的主刀醫生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王海平教授介紹,患者入院時,心率很快,達到130次/分鍾,血壓波動明顯,高的時候可以達到200/120mmHg,休息後又會回落至110/80mmHg,而且CT顯示小朱左腎上腺還有個11公分的腫物。結合相關檢查和多年的臨床經驗,醫生認為引起小朱血壓變化的『罪魁禍首』正是腎上腺的嗜鉻細胞瘤。

  王海平教授介紹,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是起源於腎上腺髓質的最危險的一類腫瘤,之所以說它最危險,是因為嗜鉻細胞瘤能夠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兒茶酚胺與血液接觸會引起血管收縮,造成人體血壓昇高,這種高血壓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有的一次發作就可以造成嚴重的腦出血、心髒衰竭、心律失常或高血壓危象等凶險並發癥,所以確診後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然而嗜鉻細胞瘤手術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極大,術中切除腫瘤時,會因大量兒茶酚胺的釋放導致患者血壓心率急劇昇高,甚至飆昇到300mmHg,而腫瘤切除後又因兒茶酚胺的迅速降低,血壓能夠降至40mmHg甚至更低,造成低血壓和低血糖,因此這場手術無論對患者還是對醫生來說都是一場生死考驗。

  考慮到開腹手術的30多公分疤痕會對年輕患者造成沈重的心理負擔,而常規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後腹腔鏡又存在操作空間狹小、解剖不清晰、術中副損傷幾率高等問題,因此王海平教授決定采用術中暴露更充分的經腹途徑腹腔鏡的方式進行手術治療。經過周密的手術安排,手術如期進行。『術前考慮到小朱的血壓極不穩定,用兩周時間進行調整,擴充血容量,但手術過程仍是捏了一把汗。因為嗜鉻細胞瘤位置較深,緊鄰胰腺、脾髒、腸管和腹主動脈等大血管,解剖結構復雜,稍有不慎就可能帶來副損傷,而且腎髒被嚴重擠壓變形,大大增加了腹腔鏡手術的難度,此外術中患者血壓波動劇烈,幾次飆昇到260mmHg,又降低至40mmHg,麻醉師需要分秒不差地監測患者血壓變化,快速調整用藥。』王海平教授介紹,經過2個小時的艱難手術,終於成功將11公分的嗜鉻細胞瘤完整切除,患者術後情況穩定,血壓平穩。

  王海平教授表示,經腹途徑腹腔鏡下大體積嗜鉻細胞瘤切除手術在我國屬於難度極高的一類手術,該手術對術者操作技術和技巧的熟練程度、麻醉醫生的水平要求都極為嚴格。哈醫大二院泌尿外科自2016年運用經腹途徑腹腔鏡開展泌尿外科相關手術,目前已經完成10餘例手術,2018年7月曾完成一例腹腔鏡切除18公分巨大腎髒腫瘤的手術,該術式憑借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備受患者的青睞。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