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田間地頭看大慶春耕生產:雜糧地裡種『願』景
2019-05-22 08:49:56 來源:大慶網  作者:卜憲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慶網5月22日訊 去年大慶市的雜糧賣上了好價,今年農戶們再次開始了種植的接力賽。

  記者在市農業農村局春種計劃表上看到,今年全市計劃種植高粱24.81萬畝、谷子12.2萬畝、糜子0.73萬畝以及其它雜糧2.9萬畝。

  40.64萬畝雜糧進度如何?5月21日,記者來到肇州、肇源兩縣,與種植戶們一起走進田間地頭,聽他們講述雜糧的市場行情和遠景。

  村民喜種『金』色谷

  5月21日9時,雨過天晴。曹春江開著轎車,來到谷子地查看苗情。

  曹春江,肇州縣十三省雜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種的200畝谷子分別在六塊地種植,來自12戶社員的承包地。

  『先出的苗長到6厘米多,後出的苗也有4厘米。』每到一塊谷地,曹春江都以手當尺,蹲下來仔細查看,此時谷苗是否全部出來很關鍵,如果有沒出的個別地塊,還要重新補種。

  『這場雨可解決了大問題,沒下雨時苗纔露頭。』曹春江說這話時,仰頭望望天,他希望今年能有一個好年景。

  今年,合作社比去年多種了100畝谷子。為啥?好賣。曹春江說去年的100畝谷子打完小米後,到最後都沒夠賣,很多『回頭客』想再買點卻沒有了,所以,今年擴大了一倍的種植面積。

  小米之所以好賣,是因為實打實的純綠色。春種時農家肥裡拌上豆餅,夏鋤時人工除草、人工捉蟲,不噴農藥、不施化肥的谷子,雖然費用高些,但米香味濃、口感綿軟,秋後一市斤比普通小米貴出一倍也有人買。

  谷子種植在大慶市已有多年的歷史。肇源縣的古龍貢米曾是當年皇家的御品之一,大溝小米、雙榆小米近年來也名聲在外,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今年,大慶市將有12.2萬畝的農田播上谷種,秋後一打打票子將鼓起村民的腰包。

  高粱種出『紅日子』

  5月15日種完的1萬畝高粱,肇源縣的吳世國正盼著出苗。

  『看,土都翹起來了,證明苗從裡面快拱出來啦。』雖說種植高粱已不是第一次,吳世國仍難掩內心的興奮,因為出苗的好壞預示著他一年的收成。

  『高粱種了十年,今年畝數和去年一樣多。』吳世國說。

  在縣裡,吳世國算高粱種植大戶了。據他講,他之所以敢種這麼多,是因為高粱有銷售渠道。

  『開始種時還簽個訂單啥的,這些年客戶多了積累下了人脈,加之市場行情好,不用簽訂單也不愁賣。』吳世國說他的老客戶有山西杏花村酒廠的,還有本地金祖酒業的,以及吉林大川集團的。

  因為種的多便形成了規模,每年的12月份到第二年2、3月期間,收購的客商一來就能拉走好幾車,去年杏花村酒廠一下就買走了他家2000畝的高粱。價高時,吳世國的高粱每市斤賣到1.2元,去年每市斤從0.97元賣到了1元。

  吳世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遇到好年景,高粱畝產能達1200斤,差一點的畝產在700斤左右。1萬畝地畝產平均按1000斤算,能賣1000萬元。』

  大慶市今年種下的24.8萬畝高粱,將讓種植戶們迎來更加火紅的日子。

  特色糜地『種』特色錢

  去年把大黃米賣到北上廣的大慶市農民,今年還要繼續品嘗甜頭。

  糜子,秋天打出米後就是大黃米,粘粘的,做臘八粥和粘豆包的主料。目前,糜子種植已成為大慶市農業一項特色種植。

  『現在土層已濕了10厘米多,再乾一乾就開種。』5月21日,肇源縣茂興林場的有機基地裡,婁雲鶴把手插到農田裡試著濕度。

  『就盼著這場雨呢,還真等來了。這雨下得好哇,而且下得慢,土層滲透得好。』婁雲鶴說現在播種機不敢進地,一進地農田就壓板結了。他還說農家肥5月1日就撒進了地裡,就等開播了。

  婁雲鶴,肇源縣婁家寨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寨主』。這幾年,他家的農產品陸續闖進北上廣,今年將要種植的100畝糜子,只是增加農產品的特色。為了增加附加值,秋後把糜子打成米,一部分包裝後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各地,另一部分則做成粘豆包賣。而今,婁雲鶴已成為各地展銷會的常客,每年要有十餘次參展。

  婁雲鶴說他家都是清一色的農家肥和有機肥,一是為了養地,二是打出的黃米口感好,創出自己的品牌。同婁雲鶴一樣,雖然大慶市大多數糜地還未開播,但不少種植戶已躍躍欲試,准備在7300畝糜地裡種出特色。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