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當好項目『施工隊長』做好企業『服務員』
2019-05-28 07:45: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陳賀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28日訊 5月的哈爾濱新區,一批省市矚目的重點項目不負時節,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呈現出一座座塔吊直衝雲霄、工程車輛川流不息的火熱建設場景。今年,哈爾濱新區計劃推進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60個,目前已經有51個實現開復工,預計7月末實現全部開復工。

  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城市發展施工圖,更是一份服務大項目開復工的成績單。年初以來,項目落地推進工作成為新區的『一號工程』內容,政府主要領導主動扛起項目『施工隊長』的重任,為項目落地打下堅實的基礎;各職能部門以做好『服務員』為職責,主動上門與企業負責人對接,了解所需所願。正是在這樣自上而下的強力推進下,一個個重點項目,如同一根根堅實的樁基,深深紮入新區大地。

  做好『施工隊長』

  項目節點環環相扣不誤工期

  在哈爾濱新區,每一個與項目建設有關部門的牆上都掛著一張『作戰圖』——重點產業項目建審手續辦理情況推進表,從征拆直至開工驗線、臨時圍擋,52個項目推進節點和負責部門都詳細標明,完成的會打上『鉤』,工作進度一目了然。

  記者發現,在每一個項目最後一行還都粘有一張活動的小紙條,小紅紙條總括了項目的重要推進情況。『這個條是動態的,一周一更新,主要目的就是隨時掌握項目每一步進展。』哈爾濱新區企業和投資服務局局長鄭向東告訴記者,這個表由項目包保工作人員來完成,倒逼他們抓項目要盯得緊、抓得細、落得實。

  (下轉第九版)

  (上接第一版)與此同時,新區還建立了三級聯絡員和三級問題協調等機制,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人人有責任的工作落實體系。建立項目服務機制,配備項目專員,為企業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加快項目入庫、落地、竣工等各個環節進度,促進項目快開工、快推進、早見效。建立專門的項目督辦機制,采取重點督辦、分段督辦、定期督辦和不定期抽查的辦法,嚴督實查,跟蹤問效,對項目進展及相關情況進行通報。

  做好『服務員』

  合力推進跑出『加速度』

  在哈爾濱新區,推進大項目建設譜寫的是一首協奏曲。只要和項目建設能沾上點邊兒的職能部門,都紛紛上門對接,主動服務,合力推進大項目建設『加速跑』。

  2月20日,哈爾濱新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為企業下發了定向服務開復工項目工作方案及執法服務告知單等系列清單,使施工企業知曉相關法規制度,減少因不規范建設帶來的麻煩,為項目開復工提供優質服務。『為更好服務項目建設,提昇事前、事中、事後的執法服務效能,我局成立領導小組,定期深入包保項目實地查看,掌握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哈爾濱新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局長蔣耀卿介紹。

  哈爾濱寶能國際經貿科技城項目是新區今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籌備開工的過程中,哈爾濱新區城市管理和行政綜合執法局便主動上門服務。『城管局為建設工地開設道口、設置圍擋等方面進行了指導和幫助,這將保障項目更順暢地開工。』哈爾濱寶能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部總經理郭天龍說。

  今年,新區還在全省率先推出建設項目『承諾即開工』審批服務。3月29日,哈爾濱中翼寧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次性領到《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四證』及相關手續,具備了合法開工條件,即日即可施工。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僅用了9天時間,為企業搶出100天的有效施工期。『近日,我們又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審批公示前置,從而可以進一步優化審批時間,為產業項目建設再加速。』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李晨光說。

  嚴把『准入關』

  確保高質量項目早落地早達產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項目。為嚴把項目質量關,新區在招商項目簽約及掛地前各加一道『門檻』:年初起,產業項目掛地前須簽監管協議;近日起,招商項目需通過專家評審纔能簽約。

  日前,記者如約到鄭向東辦公室采訪,卻未見其人。『不好意思,久等了!剛纔和企業商談監管協議細節。』匆忙趕回來的鄭向東邊說邊翻開《新區產業發展監管協議》。『為保障招商項目質量及後期產值,新招產業項目掛地前必須簽監管協議。你看,投資強度、產出效率等指標都用數字「鎖死」,這就首先保證招進來的是優質的產業項目,而且開工、竣工日期也都有規定,這將倒逼項目高效推進。』鄭向東說,截至目前,20餘個今年新招項目都已簽訂監管協議,且即將掛地。

  近期,哈爾濱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於宏又領到了『新活兒』——完善新區項目管理平臺。『如果政府對項目資金來源、後期技術支橕、業態等論證不充分,就有可能出現個別「半拉子」工程。隨著新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精尖」項目落地,這就需要更多的專業把關。』於宏說,此次完善項目管理平臺,將對新區現有的專家庫進行擴展補充,引入更多熟悉行業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專家,通過借助『外腦』對項目做出前瞻性預判,從而提昇前期論證水平。

  『政府和社會投資項目必須經過專家評審。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可以先謀劃、入庫,待專家評審通過後纔能正式辦理立項、規劃、土地等建審手續;而社會投資項目需通過專家評審後纔能正式簽約。』於宏說,該區將借助省評審中心專家庫,完善項目管理平臺。目前,該區正忙於豐富專家庫,與專家簽訂責任狀,通過專家的智慧,為新區落地更多高質量項目把好第一道關口。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