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剛剛結束的全省中醫藥發展大會,為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促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按照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的『工業強省、農業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六個強省發展戰略,怎樣讓我省獨特的中醫藥資源,成為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進而讓這些資源成為促進龍江『好發展、快發展』的強勁支橕?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曉峰。
『沒有幾個產業能夠像中醫藥產業這樣,能和地區的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高度融合。』張曉峰介紹,僅就中醫藥產業而言,就涵蓋了六個強省的所有構成,概括起來就是:發展中醫藥產業能夠帶動制藥產業,促進種植產業,推動科技進步,而綠色種植又能提高生態水准,獨具龍江特色的中醫藥產品,更能推動我省文化、旅游行業發展。目前,作為行業管理部門已圍繞六個強省戰略,做出了中醫藥發展的規劃、布局。
首先,建立起現代化的中藥生產加工體系,助力工業強省建設。目前全省中藥生產企業140餘家,其中規上生產企業58家,哈藥集團、葵花集團、譽衡集團、珍寶島集團等4家進入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發展中藥工業,應成為建設工業強省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加強中藥新品種的研發,做好雙黃連、血塞通、舒血寧等中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持續做大做強中藥工業;另一方面,加強基於我省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保健品、功能食品、日化產品的生產研發可以帶動食品工業、日化工業等消費品工業的發展。逐步實現中藥工業佔醫藥工業比重30%的規劃目標。
發展規范化的中藥材種植,促進農業強省建設。發展中藥材種植,是促進我省農林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強省建設的重要手段。我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目前僅有124萬畝,在全國處於中下游水平,且種植分散,中藥材種子種苗來源復雜,品質參差不齊。為此應積極推進產地道地化、種源良種化、種植標准化。在大小興安嶺山區、東南部山區和兩大平原6個特色優質中藥材產區,發展規范化、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力爭到2030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
整合中醫藥科技資源,促進科技強省建設。我省中醫藥科技實力雄厚,擁有10餘個國家級實驗基地和省級實驗基地。下一步,將發揮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科學院等大學和科研單位技術人纔優勢,培育中醫藥高端技術人纔和創新團隊,打造以中藥研發、保健食品研制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積極發揮哈爾濱商業大學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在中藥研發上的作用,推動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科學院等建設3~5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實驗室)。加快中藥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強協同創新,提高中藥研發、孵化和轉化能力。
做好中藥資源保護,促進生態強省建設。我省有野生藥用植物1120種,其中378種有一定蘊藏量,有市場主流品種131種,這些都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加強野生藥材資源保護,促進中藥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利用,是發展中醫藥產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生態強省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為此,應推進省級野生藥材資源保護區建設工作,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材物種保護、繁育研究,開展珍稀瀕危中藥材的生物轉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制定中藥材保護目錄,保護中藥資源良性開發,為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橕。特別是在林區有意識地選用經濟價值較高的藥用植物作為退耕還林、資源撫育的品種,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兼顧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促進我省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文化強省建設。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中醫藥不僅是一種疾病的診療手段,更是一種已融入民族基因中的生活方式。中醫藥學在實踐層面強調養生『治未病』,並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養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養生文化。中醫藥學在理論層面與中華文化的同構性及其在實踐層面體現的群眾性,使其成為我國獨特而優秀的文化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中醫藥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發展中醫藥。我們要用好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承建的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該項目已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三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項目)、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美國分校以及國家中醫藥服務貿易骨乾機構——五大連池工人療養院等向海外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窗口,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和當代中國活力,把中醫藥打造成亮麗的『龍江名片』。
促進中醫藥服務與旅游、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旅游強省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要與養老、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這三者的融合發展,通過產業間的互補和延伸,將催生出新的服務形式,並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延伸和滲透,帶動中藥材種植,精制飲片加工,中成藥、保健品、旅游商品、老年人中醫藥養生套餐的研發和生產,會產生更加巨大的引領帶動作用。這個過程中,中醫醫療機構可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而對旅游而言,中醫藥產業又可進一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豐富體驗游和休閑度假游的內容,改變過去觀光游一統天下的產業結構;養老機構則可借此推出適宜的養老產品,發展醫養結合和旅居養老,促進『候鳥式』養老的良性發展。
張曉峰介紹,為營造濃郁的中醫氛圍,正著手推進四個『中醫藥特色小鎮』建設,將以特色小鎮為載體讓龍江中醫藥的產業、產品、服務、文化在這裡集中展示,讓人們逐步認識中醫藥、使用中醫藥。
『力爭到2030年,我省中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千億級。全省中藥材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商貿流通、研發應用和健康服務等全產業鏈全面發展。』這也標志著中醫藥產業進入我省經濟建設主戰場。張曉峰對此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