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初見成效
2019-05-30 07:33:5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銘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30日訊 剛剛結束的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要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個難點,重點抓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推行秸稈綜合利用,立足實際開展『廁所革命』。近日,本報記者深入慶安、嘉蔭、鐵力等地,實地探訪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亮點和經驗做法。

  因地制宜的獨特管護

  19棟多層住宅樓、6000平方米休閑廣場、小區環境交由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如此高配置的小區不是在城市,而是在慶安縣慶安鎮保安村。2013年,保安村采取『宅基地置換、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啟動了保安新城的建設。『我們就是要讓村民與縣城同水、同電、同物業、同供電,讓村民享受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慶安鎮鎮長邱春景說。

  慶安縣共有93個行政村,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經驗總結,探索出了適合各村環境衛生日常管護的多種模式。和保安村『城市化管理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樂鎮同發村的『自主管理模式』。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同發村制定了鄉村振興工作目標任務作戰圖,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結合本村實際,創建了一套推進垃圾革命的管理體系。由村屯乾部帶頭,群眾自主參與管理,做到『院內有筐、路上有車、屯外有坑』,實現垃圾有人管,垃圾有車運,垃圾有處放。

  同發村黨支部書記孔慶范告訴記者,村裡專門配備了4名保潔人員和2臺垃圾車,每個自然屯建立1個垃圾回收點,定期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收集處理。『現在人人參與村裡環境治理,路面乾淨,灰塵少了,我們生活得也更舒心了。』村民王鳳林說。

  環境整治撬動鄉村游

  一場春雨過後,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在嘉蔭縣紅光鄉燎原村,保潔大隊的曲文華正在街邊清掃被雨水打落的花瓣。曲文華清掃的街道兩側,是一排排整齊的住宅樓,一幅現代農村的畫卷在眼前徐徐鋪開。

  紅光鄉燎原村距嘉蔭縣城13公裡,近年來著重開展了以村屯環境、設施管護、衛生整治等為主的專項行動,引導村民保持庭院整潔,農機具擺放整齊,柴草堆放整齊,室內環境保持清潔衛生,深入推進農村改水、改路、改廚、改圈、改廁等工作。『以前髒亂差的環境徹底改變了,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也有了做一些副業改善生活的打算。』村民王瑞臣言語間難掩喜悅之情。

  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就坐落於燎原村大?溝腹地,乘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東風,燎原村整合了汪家大院、荷花漁村、鳳翔山莊等旅游服務資源,打造了旅游餐飲服務區。2018年,接待游客2萬餘人次,旅游收入實現200餘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做實鄉村規劃建設工作,打造美麗鄉村面貌,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讓村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村主任孫成文對未來信心滿滿。

  垃圾分類成新時尚

  走進鐵力市年豐鄉永豐村,垃圾分類宣傳志願者趙丹丹和陳鑫正在向村民發放垃圾分類的宣傳單,並對村民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趙丹丹說:『從三月份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就加入了志願者團隊,挨家挨戶上門宣傳。』

  為了便於農戶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永豐村專門購置了130個專用垃圾桶,無償發放給農戶使用。『村裡還制作了垃圾處理示意牌讓村民掛在門前,「紅面」意思是有垃圾回收,「藍面」為無垃圾回收,垃圾處理員每天定時巡邏查看,一目了然。』陳鑫告訴記者。

  據永豐村村支書崔達東介紹,為積極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永豐村建成了鐵力市第一個陽光堆肥房,垃圾處理員將上門收取的垃圾運送至堆肥房內,對可回收的垃圾噴灑藥劑,利用化學作用進行堆肥處理,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切實改善農村環境。

  垃圾分類的關鍵在於村民的自覺意識。為此,永豐村還制定了垃圾分類積分標准,對垃圾分類意識強且分類較好的村民給予綠色積分,村民可憑借積分數量在積分超市兌換相應價值的生活用品。在鐵力,不只永豐村,還有北興村、前進村等眾多村莊,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分錢工程』、集中廁改等舉措改善人居環境,為鄉村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全省共綠化村屯1453個,綠化面積6.8萬畝。全省各地累計清除農村積存垃圾超過70萬噸,清理各類廢棄構築物和私搭亂建9300餘處。全省建立7000多支村級保潔隊伍,四分之三的行政村實現了常態化保潔。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堅持統籌規劃,標本兼治的原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