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記者 姜姍姍 程揚帆 劉星馳) 30日,教育部相關課題組攜國內K12在線教育企業作業幫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組織舉辦『學科信息資源建設使用研討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課題』活動。
據了解,2018年,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橕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發揮全球引領作用,為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本次活動研討中,教育專家們深入教學一線,圍繞課題研究方向開展了多層次、多主題的深度交流與研討。參會專家普遍表示,在線教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滿足了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

據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在線教育發展迅速,用戶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其需求不斷增長。據介紹,5月19日,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和作業幫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全國中小學生在線學情分析報告(減負增效專題)》。研究結論顯示,用戶使用在線教育平臺學習過的科目感知成績明顯高於沒學過的科目感知成績。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深入應用,在線教育平臺能夠為家長、老師、學校提供更有效的教學輔助。作業幫以自身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精准教育』系統為例介紹,這一系統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學力、習慣的跟蹤和分析,系統後臺能夠准確對用戶進行用戶畫像,找到他們的知識薄弱點,形成用戶學情報告,這可以幫助老師和學校更細致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並有的放矢地制定更精准的學生學習計劃。

作業幫副總裁蘇靜表示,希望今後能給老師們帶來更多減負的工具。作業幫目前70%的用戶都是三到六線城市的學生,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把優質的資源帶到更多的地區。
來自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臺實驗學校的副校長羅琳說,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可視化。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點和教學能很好的融合,提高了課堂效率,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