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2日訊 一片葦葉、幾根秸稈在工藝美術大師李秀麗的巧手下,一幅充滿詩意的『荷趣圖』初具雛形……日前,在就業扶貧培訓會上,李秀麗驚艷的藝術創作讓在座的40多位村民開了眼。來自林甸縣鶴鳴湖鎮慶豐村的柳桂香動了心:『真是沒想到,平時路過都不帶多瞅兩眼的秸稈、葦葉子竟然能作畫,還能賣錢,我挺感興趣!這個活我在家就能乾,李老師說如果熟練了一天做七八幅都不成問題。』
手藝培訓是大慶市體育局派駐慶豐村駐村扶貧工作隊促成的。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張鯤介紹說,此次林甸縣婦聯牽頭舉辦的就業培訓會無疑為村民帶來了新的『錢景』,幾年來,他們為慶豐村的脫貧致富動腦筋想辦法,有了不小的成績。
農企聯合扶貧抓『造血』
慶豐村轄有6個自然屯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73人,貧困戶77戶198人。是全鎮最大的村屯,也是全縣1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因其村型大、貧困人口多,慶豐村的發展問題也一度被戲稱『老大難』。
面對如此困局,張鯤在駐村前便做足了功課。基礎薄弱、信息阻隔、物流不暢、種植結構單一等問題是限制慶豐村發展的『攔路虎』。發展產業,改變村民傳統農耕觀念,提昇『造血』能力是當務之急。
慶豐村人多,但土地並不少,全村有2.9萬畝可支配耕地,以耕種玉米、雜糧為主。但由於信息閉塞等原因,『豐產不豐收』的現象一再上演。為了讓慶豐村村民能有一塊穩產增收田,張鯤在多次走動後,與落戶林甸縣的兩家大型企業——遼百集團和魚谷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由企業提供種子、化肥,農戶出土地和勞力,實現訂單式種植,確保村民旱澇保收。目前,該項目覆蓋全村77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
2018年,慶豐村又與大慶體校職工食堂達成合作,設立大慶體育運動學校運動員綠色食品供應基地,發展庭院經濟。學校與村內8戶貧困戶簽訂了小菜園綠色蔬菜種植協議。銷售蔬菜8000多斤,黏玉米7100多穗,戶均年增收2500元,並在林甸縣的早市為貧困戶設立扶貧專用檔口,銷售貧困戶種植的蔬菜,雜糧產品。
重樹養殖廢棄牛棚變兔捨
『慶豐村以前是一個養殖奶牛的大村,家家戶戶都做奶牛生意,但前幾年奶牛行情不好,讓不少養殖戶都賠了,甚至有些人家把奶牛當肉牛賣。我剛駐村的時候,誰都不敢再碰養殖業,大家伙確實賠怕了。』曾經的養殖大村到如今的談『養』色變,張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18年,黑龍江樂爾兔業有限公司在林甸縣正式投產,『扶貧兔』產業將被打造成覆蓋全縣83個行政村的扶貧主導產業。得知這個消息,張鯤又興奮起來。『我們村有天然優勢,家家戶戶廢棄的牛棚經過簡單的改造就能養兔子了,擁有這麼好的資源不加以利用就是浪費。』就這樣,在張鯤的多次走訪勸說下,慶豐村村民再次邁出了養殖的腳步。
2018年9月25日,張鯤在慶豐村駐村工作隊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扶貧兔』初進村的消息。僅僅過了兩個月,公眾號再次發布首批商品兔出售的消息。
低投入、短周期、高回報的兔產業讓慶豐村村民再次品嘗到養殖的甜頭。目前,在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的共同努力下,村裡有了養兔合作社。
如今的慶豐村再次重樹養殖大村的旗幟,與牧源集團共同推行生豬養殖『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並協調國家科技部扶貧產業專項資金20萬元,與慶豐村林甸泉香生豬養殖合作社合作發展綠色生態豬養殖,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拓業增收村裡開發『指尖經濟』
在慶豐村村委會西側的一間廠房,推開大門,只見20餘臺嶄新的自動數碼縫紉機排列整齊。慶豐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慶祝向記者介紹說:『這是我們村即將開工的新項目——服裝代工。目前正處於設備調試階段,這個項目主要惠及村內的婦女以及年老體弱的弱勢群體,讓村民足不出戶輕松就業。保守估計,一個「成手」每天6小時的工作時間,一個月能掙到2000元以上,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崗位有限,明年我們打算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據了解,慶豐村服裝代工廠是與林甸縣東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設備與訂單,村民加工,然後公司進行回收,村民將享受保底工資+計件獎金兩項工資。目前全村已有40餘位村民經過企業培訓,等待上崗。
為了能讓村民的指尖技藝轉化成指尖經濟,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張鯤又瞅准了蘆葦畫這個商機。林甸縣被譽為蘆葦畫之鄉,每年蘆葦畫銷售額近千萬,市場前景巨大。張鯤信心滿滿地說:『這次的培訓為期兩天,主要是讓村民有個直觀的感受,看看大家感不感興趣。如果村民學會了這門技藝,那真是坐在炕頭都能掙錢。』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唯有產業興旺纔能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雖然尚未脫貧,但多項扶貧產業已在慶豐村落地生根,這個貧困山村將來勢必變成村民心中的『幸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