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李華虹 曹玥 記者楊金光) 為促進亞太地區腔內影像學的發展,6月4日-5日,由哈醫大二院心內科牽頭的中國『亞太OCT卓越培訓中心』高級班在哈醫大二院成功舉辦。歐洲腔內影像學(OCT)共識主席意大利Giulio Guagliumi教授及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共同擔任課程總監,來自印度、泰國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的23名資深心血管醫生『組團』來到哈醫大二院『取經』,進行為期兩天的OCT操作技術的深入學習。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副主任侯靜波教授和病房副主任賈海波教授、吉林醫院Vasile Sirbu教授等專家從理論學習、復雜病變病例演示、OCT模擬電腦演練以及病例回顧等方面進行授課,使前來學習的國際醫生們可以更系統、深入、有效地提高OCT操作水平及認識。
去年6月中國第一家面向亞太地區腔內影像學專家而建立的機構——亞太OCT卓越培訓中心在哈醫大二院正式成立。亞太OCT卓越培訓中心是與美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引領世界腔內影像學發展的專家進行長期合作,定期召開亞太OCT高級培訓班,為亞太地區腔內影像學領域頂尖的專家打造一個高端的交流、研討、操作的平臺,互相取長補短,優化介入的操作方法和理念,從而促進亞太地區精准介入治療的發展。
光學相乾斷層成像(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內影像學技術,能夠直接進入冠狀動脈的血管腔內成像,就像直接把顯微鏡放進血管裡看一樣,可以准確評估病變特點、血管尺寸、和支架植入效果,為臨床中優化支架植入和減少支架相關問題提供了很多寶貴的信息,是冠心病診斷新的『金標准』。
據了解,哈醫大二院於2005年就率先於國內引進了OCT技術,經過14年的發展,已經完成近萬例OCT掃描,是目前世界上擁有OCT數據最多的機構,同時哈醫大二院是中國唯一一家參與歐洲腔內影像專家共識編寫的單位。近年來,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在心血管領域世界級三大權威雜志《循環》、《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和《歐洲心髒雜志》發表關於OCT的標志性原創研究成果共10篇,開展前瞻性研究25項(前瞻性注冊研究2項),包括改變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策略的Erosion研究等,在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腔內影像學研究世界領先,首先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斑塊侵蝕『多取出、少植入』治療新理念,受到了全世界心血管病學領域的高度關注。


需不需要支架要看OCT支架全程護航也要靠OCT
近年來,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昇高,全國每年有近70萬例心肌梗死(簡稱心梗)發生,並呈現年輕化趨勢。黑龍江省地處高緯度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居民油脂、食鹽攝入量明顯過高,導致黑龍江省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位列全國前列。
於波教授表示,既往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4%都會進行支架,但現在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OCT檢查後,發現斑塊侵蝕導致的血栓較小、血管結構相對更完整、管腔相對更大,是可以不植入支架的。哈醫大二院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在先進的腔內影像學技術指導下,有40%的患者可以避免支架,通過抗栓治療效果同樣顯著,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優質的個體化治療服務。
一旦符合支架指征,存在復雜病變、嚴重鈣化和高危患者需要進行支架時,OCT可以在支架前對管腔尺寸和病變特點進行評估,有助於選擇正確的支架型號和指導支架植入策略;術中為支架手術保駕,觀察支架貼壁效果和擴張情況,從而達到理想的支架效果;術後的腔內影像,可以使醫生能夠准確評估支架植入效果,指導實施優化措施,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和長期的臨床安全。
專家提醒,目前心肌梗死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上班族也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而年輕人往往容易忽視心血管疾病的先兆癥狀,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心髒病猝死的病例逐年遞增。所以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重視心梗的預防,保證作息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保證休息;飲食健康,每天按時三餐、少鹽少油,多吃水果蔬菜,不酗酒不大量吸煙;保持心情愉悅,適當運動,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