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13日凌晨夜空上演"金蛇狂舞" 5小時閃電300餘次
2019-06-14 09:34:12 來源:大慶網  作者:陳曉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4日訊 6月13日凌晨,不少市民在夢中被驚醒。窗外雷聲滾滾,閃電如利劍一般劃破夜空,緊接著大風和疾雨從天而降。『這種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天氣,六七月份是較容易出現的。』大慶市氣象局天氣科當日值班的工作人員提醒說,在這個季節裡,市民應提防雷電襲擊。

  三個縣(區)中

  林甸『閃』得最厲害

  昨日凌晨到底打了多少次閃電?雷電次數是靠防雷專家目不轉睛地數出來的嗎?

  記者了解到,閃電的次數是一種叫『閃電定位儀』的設備統計出來的,它可以通過探測閃電發出的電磁信號來捕捉閃電的位置和電流強度。

  據氣象部門閃電監測網數據顯示,6月13日凌晨至早上5時,全市共發生閃電300餘次。從空間分布上看,閃電活動主要發生在市區及林甸、杜爾伯特縣區域內。同時,降水也較大,全區平均降水為6mm,其中林甸東興鎮降水量最大,達35mm,其次為杜爾伯特縣北部。

  哪些場所

  容易遇到雷擊

  『昨夜的雷聲閃電特別嚇人,有時室內被閃電晃得猶如白晝一樣,我後半夜幾乎沒怎麼睡。』采訪中,市民小楊告訴記者。因為沒休息好,起床後一直感到精神不佳。

  一方面大家會驚嘆於閃電的神奇,一方面也會畏懼於它的危害性。那麼,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天氣是怎樣產生的?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天氣由發展旺盛的積雨雲引起閃電、雷鳴現象的局地風暴而成,常伴有強烈的陣雨或暴雨,有時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屬於強對流天氣系統。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放電現象,雷電傷人的方式有直接襲擊到人的直接雷擊、人的兩腳站立的地點不同產生的跨步雷擊、通過樹木和建築物產生的觸電式雷擊等。

  一般情況下,缺少避雷設備的高大建築物下、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潮濕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或樹木等,都是容易發生雷擊。

  專家支招

  雷電來了怎麼辦

  室外電閃雷鳴的,家住東風新村慶龍小區的楊艷再也睡不著了,她一會兒起來關窗戶,一會兒又起來將家裡電器的電源拔掉。雷電來了該怎麼辦呢?

  據了解,打雷時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關閉家中電器開關、關閉且遠離門窗、水管等處;雷雨天在高大建築物頂上不要使用手機;在室外,不要使用金屬用具,如金屬立杆的雨傘等,若附近有建築物,要躲進室內;避雨時,要遠離較高的樹乾。

  【相關鏈接】

  閃電的那些事兒

  據科學家研究表明,閃電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於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

  雷電的電壓極高,約為1至10億伏特;雷電形成的一瞬間電流可達20萬至25萬安培;閃電時產生的大量熱量,一般達攝氏3萬度。雷電對人體的危害要比觸電嚴重得多。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每分鍾約發生300次左右的閃擊,一次雷電產生的巨大聲波,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使空氣變得潔淨起來,有利於我們的健康,雷電還能產生臭氧,我們都知道臭氧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它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線,使得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

  另外雷電還能振松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