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訊(記者 楊帆)哈爾濱索菲亞教堂圖案被烙在葫蘆上、一針針刺繡繪出一米長的《祖國萬歲》畫卷、濃郁的民族風格的精致皮包、純手工的聖誕花環……在15日開幕的第六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三十屆哈洽會C廳的省殘聯『關心你的殘疾人鄰居共享脫貧攻堅就業創業成果』展廳,獨具特色的28家殘疾人企業的參展作品吸引市民駐足,展現了殘疾人脫貧攻堅創業成果。

『我們殘疾朋友制作的皮包,14日下午布展到現在就就賣出去了20多個,非常受歡迎。』 15日上午,哈爾濱市香坊區誠銘匠公益助殘服務中心的宋紅亮告訴記者,中心成立十年,建設了殘疾人多元技能品牌創業服務平臺,有殘疾人皮鞋維修、皮革護理技能培訓、皮具制作、皮雕等內容,皮具制作是近兩年成立的,目前20餘位皮具匠人制作的皮具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據了解,該中心創建人宋紅亮是一名聽力障礙者,多年來,自食其力並無償出資爭取社會資源為全省500餘名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提供殘疾人服務2萬餘次,注冊『誠銘匠』公益品牌商標,幫助200餘名生活困難殘疾人創業,目前,誠銘匠加盟門店60餘家。

在省殘聯展廳,記者看到四葉參醃制的拌菜產品也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四葉參就是俗稱的白蟒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根莖可煎食、可拌菜,還可以制茶。產品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哈爾濱市五常雲峰四葉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侯偉說,他10年間帶領300餘戶農戶從事四葉參種植,其中殘疾人100戶,帶領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

據悉,本次參展主題是『關心你的殘疾人鄰居共享脫貧攻堅就業創業成果』,展區佔地面積108平方米,28家在產業扶貧、自主創業、自主就業等方面的典型企業及個人代表參展,展示展銷的優秀殘疾人和殘疾人企業的作品(產品)包括手工藝制作、樂器、雕刻、糧食鑲嵌畫、葫蘆烙畫、服裝、種養殖、酒類、食品加工等,參展產品頗有龍江民族文化特色和時代發展特征,既有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刺繡、剪紙作品,又有時尚大眾化的文化創意產品,精彩紛呈。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成果也將首次亮相哈洽會,優秀的盲人按摩師以精湛的按摩技術供現場體驗。還有文化扶貧的殘疾人演員表演的樂器合奏,殘疾人大學生的創意作品也首次在哈洽會上進行推介,為殘疾大學生就業創業助力。


目前,全省各級殘聯正按照『問需響應、精准施策,政策聯動、精准幫扶,激發動能、社會動員』六措並舉的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思路,著力在精准、求實、較真上下足功夫,真抓實乾,讓殘疾人朋友在促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