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
充分發揮優勢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產糧第一大省與調出糧第一大省,如何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當好農業現代化『排頭兵』,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黑龍江省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上為黑龍江農業現代化建設把脈問診。
『黑龍江農業在全國的戰略地位突出,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勢明顯。』趙春江院士說,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黑龍江省糧食產量多年來全國第一,糧食自給率、糧食剩餘率均位列全國第一,糧食外調佔比高達78.47%。
趙春江表示,要以『努力築牢中華大糧倉,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做好中國糧食安全壓艙石』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現代科技裝備、穩糧優供提效、產業價值鏈昇級、綠色生態發展』的要求,加快構建信息化為引領、綠色化為主導、產業化為抓手、品牌化為驅動的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全面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率先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
對於龍江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路徑,趙春江給出了建議。他認為,要著力夯實農業基礎,提高糧食與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以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推進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穩定形成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發展食品制造業,推動糧油、畜牧、馬鈴薯等加工企業集群化發展,提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紮實推進數字農業,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和范圍,以典型黑土帶、三江平原兩江一湖沿岸地區、農牧交錯地帶為載體,加強物聯網、大數據、5G、衛星等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要深化兩型農業建設,實行玉米-大豆、農作物與優質飼草的輪作或間作,探索適合特定區域秸稈還田模式,加強黑土地水土流失、耕地質量變化等動態監測,確保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要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部署一批重大科技研發與應用示范工程,讓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
走精深加工強省之路促進產業轉型昇級

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也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重要載體,黑龍江省面對食品與農副產品加工業的機遇與挑戰,如何走工業強省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在黑龍江省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上給出了答案。
朱蓓薇院士長期致力於農產品、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在食品精深加工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她認為,黑龍江省具有綠色資源比較優勢,對中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朱蓓薇建議,黑龍江要盡早制定整體發展戰略,走精深加工強省之路,從產業布局、企業聚集、產品結構上下手,內修外聯,打造全國大廚房和國內最大農副產品加工集散地;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向營養健康轉型,利用黑龍江省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針對不同人群健康需求,普通食品要向營養化、地域特色、休閑化發展,並著力發展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夯實食品科技創新基礎,通過建立食品科技專項,提昇黑龍江食品工業整體優勢;引導產業聚集,打造特色小鎮、專項食品園區,同時建立大數據的支橕平臺,利用數據對生產、加工及管理進行系統化跟蹤;把握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加強戰略引導、科技創新,以精深加工實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
有效利用秸稈資源促進農業與環境協調發展

農作物秸稈是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糧食生產相伴相生,黑龍江是國家糧倉也是秸稈資源大省。近年來秸稈露天焚燒對重污染天氣影響突出,如何給秸稈找好出路,有效利用秸稈資源,促進農業與環境協調發展,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長期以來,秸稈是農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牲畜飼料和有機肥料。近十年以來,我省秸稈伴隨糧食產量快速增長,傳統的種養結合模式日漸分離,隨著城鎮化推進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能源結構改善和化肥的大量應用,農村對秸稈的需求量大大減少。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任南琪指出,秸稈取之於土應用之於土,要努力在農業生產系統內尋找可行的解決途徑,同時秸稈也是重要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應統籌推動產業發展。
任南琪院士建議,要優化秸稈露天焚燒管控,因地制宜建立科學的輪作制度,推進秸稈還田技術及配套機械,有效提高秸稈還田率。要因需而為統籌推動秸稈產業多元化發展,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方案,加強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針對原料收儲運,引進和培育專業化隊伍;針對秸稈利用,在較大尺度上推動發展消納量大、分布式能源化利用方式;針對配套扶持,要建立新型管理機制體制;針對秸稈利用技術及配套設備,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努力將石墨產業打造成為龍江戰略新興支柱產業

21世紀以來,石墨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石墨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石墨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關鍵原材料,將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高新技術領域,成為支橕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認為,黑龍江需要圍繞工業強省建設,堅持有序開發,科學規劃布局,做好精深加工,統籌推進發展,將石墨產業打造成為黑龍江省戰略新興支柱產業。
薛群基院士指出,看到黑龍江石墨產業發展有利因素的同時,產業還受到資源勘采利用效率低、產業規模小、層次低,產業鏈條較短、產品研發水平不高,石墨烯產業處在起步階段等問題制約。
薛群基院士建議,要加大勘查力度,科學規劃資源開發,優化昇級石墨生產工藝技術,完善生產裝備,促進清潔化生產、循環型生產、智能化生產方式的部署應用。要實現產業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本地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兼並融合。進一步整合石墨礦采選和深加工企業,圍繞當地龍頭企業組成大型石墨開發集團,開發生產滿足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的石墨產品。要加大開放力度,提昇行業競爭力,打造石墨產業集群,形成聚集和輻射效應。要聚焦石墨產業鏈條,彌補產業短板,針對石墨產業鏈條中本省空白領域,瞄准國內外重點企業開展靶向招商,要凝聚創新資源、研發資源,建立創新聯盟,完善和加強公共平臺建設,提高資源保證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永康
積極打造『油頭化尾』產業集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永康是石油煉制專家,長期從事石油煉制加氫裂化催化劑和加氫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工業應用轉化工作。中國化工學會組織以胡永康院士領銜的專家組開展了黑龍江省『油頭化尾』發展調研,對我省『油頭化尾』產業發展進行了獨到的研究。在黑龍江省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上,胡永康院士為我省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提出中肯的建議。
『黑龍江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之一,具有發展石油化工產業基礎與優勢。』胡永康認為,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油頭化尾』產業集群建設,工作紮實有效,進展良好。
胡永康表示,黑龍江推進石化產業的綠色發展和持續健康發展,需要遵循『雙發展』『雙導向』『雙立足』『雙融合』原則。要挖掘增量,積極拓展『油頭化尾』資源,采用新技術提高『油轉化』水平,整合現有低效化工項目,提昇資源利用效率。
胡永康建議,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增強區域協調和園區化發展。要統籌協調各市化工產業結構及布局,提高產業聚集度,建設高起點示范化工園區,進一步優化各市現有石化產業結構,引導同類項目、關聯產業空間集中,形成帶動力較強的增長極,保持其可持續發展。要瞄准『高、精、細』鏈條,加快布局和發展高端化、差異化、高附加價值的功能性產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高標准、高質量承接好沿江、沿海地區石油化工產業的後續發展項目,設立嚴格的入園標准,做到清潔化、綠色化和高端化發展。要整合科技人纔資源,突破技術制約支橕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省內及國內外科研、技術和人纔,通過搭建支橕平臺,成立『油頭化尾』工程技術研究院、全國性的『油頭化尾』科技產業聯盟,吸引全省乃至全國高端人纔、技術和企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
『生態旅游+健康產業』助力龍江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飛躍

龍江旅游資源內容豐富、優勢明顯,『北國之春、避暑勝地、五花山色、冰雪之冠』等品牌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已具備一定影響力,同時舉辦的國際生態旅游峰會、冰雪旅游峰會,與俄羅斯和北美、歐洲、亞洲旅游領域交流合作也不斷深化。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旅游行業與其他行業統一協調發展,積極調整思路、優化服務環境、強化市場監管,旅游經濟效益日益凸顯。
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表示,黑龍江省要想實現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飛躍,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結合並大力發展顯得尤為必要。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能有效地把旅游需求方和供給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來,最大限度地滿足旅游者追求健康為目的的個性化旅游願望。當前,健康旅游產業競爭激烈,要想在這種買方市場的局面進一步發展黑龍江旅游,就必須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高龍江旅游資源和旅游企業的市場空間。
針對龍江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姚建銓院士建議,要強化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和平臺建設,建立健全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發展人力資源體系,加快旅游復合型人纔培養。強化健康產業各項建設,夯實生態旅游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基礎,促進北藥、林下食品與旅游相結合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強化龍江旅游特色。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國際醫療旅游行業探索開發,著力打造龍江國際醫療旅游品牌。
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
加快龍江冰雪經濟提質增效打造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

『中國冰雪產業起源於黑龍江、發展於黑龍江和成熟於黑龍江。』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表示,冰雪資源是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現已形成『亞布力滑雪場』『中國雪鄉』等多個高端品牌,加快冰雪經濟提質增效毫無疑問是新時期東北振興的又一重要抓手。
龍江冰雪資源稟賦較高,且大多分布於山區、林區,這些區域大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主體功能區劃中多屬於限制或禁止開發區。秦大河院士指出,這些區域鄉村經濟發展壓力較大,冰雪資源開發將有力促進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其發展不僅是該區域精准脫貧的重要途徑,也是該區域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秦大河院士針對冰雪產業發展面臨的裝備核心技術受限、龍頭企業競爭力不足、大冰雪產業布局薄弱等問題提出建議,要重點部署冰雪產業裝備、設備研發基地,提昇老牌裝備制造業技術研發水平。以『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旅游形象,求同存異,突出各地冰雪文化特性,建立東北冰雪產業共同體或聯盟。
秦大河院士建議,高度融合冰雪旅游、冰雪運動與冰雪文化,提昇冰雪產品總體競爭優勢,以冰雪旅游為核心,以冰雪運動為基礎,以冰雪文創為引領,力圖達成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冰雪體育和冰雪旅游、競技賽事和對外友誼的多維度融合;依托雪雕、冰雕、冰燈文化,發揚傳統冰雪文化,彰顯龍江冰雪產業『人文』特性,打造黑龍江省為全域冰雪旅游試驗示范區、冰雪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要積極對接冬奧會,深化國際冰雪產業合作,不斷拓寬龍江冰雪產業空間。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傑纔
為青年拔尖人纔提供更多政策和關愛

『中國要強盛,龍江要振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哈工大人一定會以建設「雙一流」大學為契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做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貢獻者。』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韓傑纔談到有關東北振興、龍江振興時,十分動情地說。
韓傑纔說,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希望的就是國家強大,技術不受制於人,而黑龍江和哈工大,有大師和團隊,有政策和平臺,已經做出了大量科學技術成果,是可以追逐科研夢想的地方。『都說黑龍江地處邊疆,可是這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黃志偉教授,從美國哈佛大學來到哈工大,並作出了一系列令世界矚目的科研成果。黃志偉就說,黑龍江是一個特別適合靜下心來搞科研攻關的好地方。』
『哈工大的科研工作者一直都紮根龍江,在哈工大科研攻關,哈工大人用40年研制出了我國第一部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用30年實現了衛星激光通信終端從無到有、從重到輕、從高速到更高速、從低軌到高軌的重大跨越;用20年創造了國內高校唯一自主研發小衛星九戰九捷、累計發射13顆小衛星的閃耀記錄。』韓傑纔十分自豪於哈工大一直紮根龍江、服務國家戰略,他說,哈工大人正是通過一點一滴的進取,不斷取得祖國科技事業的成功。
韓傑纔告訴記者,他對黑龍江的發展很有信心,他建議黑龍江要大膽使用青年人纔,為青年拔尖人纔提供更多的政策和關愛。同時,以機制創新選育人纔、以優勢學科吸引人纔、以專家團隊聚攏人纔,努力實現人盡其纔、纔盡其用,在龍江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纔、科技領軍人纔、青年科技人纔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
積極推進『110工法』高科技助力煤炭產業

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技術經濟深度融合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何滿潮作了題為《高科技幫扶煤炭產業,助力新時代東北振興》的主旨報告,介紹了煤礦行業最火的技術之一『110工法』,即『1個工作面、1條巷道、0個煤柱』。
會後,何滿潮院士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介紹,『110工法』對經濟貢獻、對環境和對人的生命保護意義巨大。近年來,黑龍江龍煤集團實施『110工法』,利用礦山壓力,實現自動成巷,無煤柱開采,使礦井產出率達到了65%,比全國平均礦井產出率的不到50%還高出了15%以上,實現了『少打巷道多采煤』,不僅保護了環境,對黑龍江的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更重要的是給煤炭工人創造了安全的環境。何院士介紹,現在不僅雙鴨山,鶴崗、七臺河等幾個黑龍江省主要的煤炭企業都在積極推進『110工法』,為科學技術要安全、為科學技術要效益、為科學技術要環保,走出了一條高科技幫扶、發展的路子。
何院士說,高科技的步伐不會停止,等到『110工法』三代技術做得比較好的時候,會推進四代技術『N00工法』,持續不斷給東北注入科技的力量,不斷推進東北振興,使東北煤炭業搞得越來越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玉
厚基礎強實踐嚴過程求創新為龍江和國家培養創新人纔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很多與會院士專家、企業家和投資人在談及黑龍江優勢時,經常會說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並認為龍江的科教實力是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重要基礎,應該讓這些高校培養更多人纔,出更多成果。而對於人纔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長周玉說:『哈工大將一直堅持厚基礎、強實踐、嚴過程、求創新的人纔培養模式,為黑龍江和國家培養更多高端人纔。』
周玉說,人纔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在培養創新型人纔中,高校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培養創新型人纔,必須要和高校的特色和特長相結合。周玉舉例說,哈工大就通過學科強、科研實力強、科研成果多這樣一個科研的優勢,來推進科研育人,讓學生盡早地乘上科研的快車,來放大科學研究實力對創新人纔培養的作用。
『創新型人纔不僅要培養創新創業創造能力,更要有使命擔當。』周玉說,哈工大無論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始終知道身上肩負的使命。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成果表明,擔負著這樣的使命進行教學人纔培養,擔負著這樣的使命進行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無論是教和學的效果都更好。
對於培養的人纔如何留住用好,周玉說,除了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人纔評價機制,營造好的人纔環境、提供好人纔服務外,關鍵在於要發揮每個人纔的潛能和特長,讓他們在龍江、在哈工大能夠充分發揮纔智。『人無完人,科研工作者也都有不同的性格,但必須要把每個人的特點、長處和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讓不同人纔的長處和特點形成互補,這不僅有利於留住人纔,更有利於科研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傳堯
龍江發展大有可為

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技術經濟深度融合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研究員孫傳堯圍繞『創新助力東北全面振興』主題作了主旨報告。
會後,孫院士接受了專訪。他表示,黑龍江發展有基礎,黑龍江人民有激情,作為黑龍江人,他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了希望。他說,黑龍江工農業基礎相當好。工業方面,有哈爾濱『三大動力』、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等大型工業企業;農業方面,很多年來,黑龍江是始終蟬聯中國糧食產量、輸出量第一的省份。曾經,『一五』期間,黑龍江省的基本建設投資總額佔國家工業投資的10.3%;現在,中央又制定了加強東北工業基地建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又使龍江人重燃激情。相信借助政策,發展新舊動能轉化,就一定能夠實現龍江振興發展。
談到人纔的問題,孫院士希望黑龍江省從省級到地市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留住黑龍江人;另一方面,他呼吁那些從黑龍江走出去的人回過頭來關心黑龍江,為黑龍江做些事情,『我覺得我們黑龍江大有作為。』
『黑龍江省基礎條件相當好,冬天冷點算什麼?我們黑龍江人有激情,不怕冷!』采訪結束時,孫院士慷慨激昂地說,現在黑龍江全省上下都已重新煥發激情,龍江振興發展的前景可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久彬
以高端裝備助力全面質量提昇

『齊齊哈爾是我們省、我們國家重要的重工業制造基地,我們有國寶級的中國一重等重量級企業,整體實力比較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譚久彬認為,中國科協選擇在齊齊哈爾召開年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現在我們國家面臨著裝備制造業向更高端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此,譚久彬覺得齊齊哈爾一定要抓住這個好的機遇期,『現在來說,智能制造講得很熱,齊齊哈爾這些標志性的裝備制造企業,要想在這個機遇期脫穎而出,還是要紮紮實實地推進。』
譚久彬說,『智能制造是一個大數據,我們傳統的一些老工業,要緊緊地抓住5G這個機遇,建立起一個新的網絡平臺,在這個網絡平臺上建立起我們的數字化平臺。也就是說,我們要先期把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建立起來。』
此次論壇,譚久彬作了題為《精密測量與高端裝備質量提昇》的報告,『高端裝備制造推動質量提昇,質量提昇基於精密測量,精密測量會產生高質量的數據,這個數據對提昇高端裝備制造,是前提和依據。』
曾在30年前來過齊齊哈爾的譚久彬,對齊齊哈爾的重工業企業有一些認識,『現在,哈工大與齊市的企業一直都有合作,與齊市的產業有著密切聯系,相信以後還會借助國家的環境、政策等,有更加緊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