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拜泉縣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9-07-03 09:36:33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3日訊 三年來,拜泉縣經過不懈努力,不僅走出了一條食用菌產業化之路,而且也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食用菌『金字招牌』,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正在向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經濟強縣轉變,而更多的貧困戶也在產業鏈條的吸附上,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過去,拜泉縣也有農戶種植食用菌,但種植規模和覆蓋面都很小,對於大多數農戶來說食用菌種植更是『新生事物』。資金短缺、技術缺乏、風險不可預測的實際,是橫在大多數『土裡刨食』的農民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為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懮,拜泉縣聘請了10名技術專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與哈爾濱微生物研究所建立共建關系,解決食用菌源頭研發問題;與延安大學生命科學系進行校企共建,解決食用菌生產環節的瓶頸;與河北平原食用菌研究所建立供銷關系,解決食用菌後期銷售難題……一系列的舉措,在全縣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食用菌產業生產格局。

  如何讓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面對著這樣的課題,拜泉縣數十次組成專業人員先後赴牡丹江、伊春、佳木斯等地進行實地學習考察,確定了『以黑木耳、香菇兩翼發展為重點,以建設食用菌產業帶為基礎,培育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的發展路徑。同時,聘請東北農業大學專家科學論證香菇產業,編制《拜泉縣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制定了《拜泉縣林菌產業發展五年規劃》。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拜泉縣已經走出了一條食用菌產業化之路,打造出了鑫鑫菌業、德潤菌業等食用菌品牌。』拜泉縣副縣長欒雲棟告訴記者,三年來,拜泉縣依托食用菌產業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食用菌產業擺在了突出位置,依托卓建集團黑木耳全產業鏈項目和鑫鑫菌業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標准化智能化菌包生產線4條,年產菌包1 億袋,並建成蘑菇醬、食用菌精深包裝生產線,將鑫鑫菌業黑木耳培育成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創建了『綠生活』品牌連鎖店,產品銷往了上海、杭州、福州、廣州等地。在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的同時,走出了一條標准化、集約化、品牌化的園區發展之路。如今,拜泉縣規模化標准食用菌養殖大棚已達2308棟,正在建設的香菇大棚達291棟。2018年拜泉縣已種植食用菌6195萬袋,帶動貧困戶3604戶,戶均增收1566元。今年預計產值超過3000萬元以上。

  食用菌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而且堅定了全縣乾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依托食用菌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建立起貧困戶分享食用菌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並探索創建了扶貧資產收益、扶貧貸款收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創業就業扶貧、激勵發展扶貧5種扶貧形式,全縣投入扶貧資金22667萬元扶持食用菌產業,提取資產收益金後,將統籌用於以獎代補、公益崗位、重度貧困戶直接補助,拜泉鎮222戶貧困戶將扶貧小額貸款1110萬元入股鑫鑫菌業托管經營,貧困人口到食用菌基地務工715人,人均增收1953元。拜泉鎮黨政班子成員擔保,貸款185萬元入股鑫鑫菌業,獲效益42.5萬元,全部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啟動資金,帶動201戶貧困戶、355人發展庭院種植雪蓮果,實現貧困戶多產業多次覆蓋。

  拜泉縣還依托食用菌產業園區和龍頭企業建立『扶貧車間』,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全縣食用菌產業用工達496人,戶均增收2341元。同時,拜泉縣對具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在產前投資、產中培訓和產後銷售由合作社承擔的前提下,引導他們領養領種,獲得生產收益;對僅能從事輕體力勞動的貧困戶,由合作社吸納就業,獲得勞務收入。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