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紅色之旅串珠成鏈 百裡景觀撫今追昔
2019-07-20 07:04: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長虹 孫銘陽 郭俊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湯原縣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深處有一處長方形的院落,這裡正是東北抗聯六軍軍部機關所在地,著名的抗日將領趙尚志、李兆麟、夏雲階都曾經在這裡生活、戰斗過。

  黑龍江日報7月20日訊 松榆柞樺滿坡頭,亮子河水拍山流。

  十八盤上閃長纓,山角林邊隱戍堠。

  驍勇屯河縛倭寇,銳志密林斬敵酋。

  ……

  在一首《抗聯遺址緬懷》的吟詠中,記者一行走進湯原縣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在密林中穿行,只見道路縱深處有一處長方形的院落,低矮的房屋由紅松木搭建而成,一口?轆把搖井掩映在草叢中——密營,一個遙遠的紅色印記,靜靜地向人們展示著那些艱苦歲月裡東北抗聯軍人的生活日常。這裡是東北抗聯六軍軍部機關所在地,也是六軍主要的休整、後勤、補給及作訓基地,著名的抗日將領趙尚志、李兆麟、夏雲階都曾經在這裡生活、戰斗過。

  1936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授旗儀式在湯原縣舉行,同年9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改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抗聯六軍選擇在深山老林裡安營,雖路途難行、吃住艱苦,但不易被日軍發現,其隱蔽程度,即便是抗聯老戰士後來探尋時也很難找到。1979年7月,湯原縣亮子河林場工人采伐時,發現了一口人工水井,後經發掘,在水井北側發現南北兩處房基,出土有步槍、洋槍、機槍、電話機、飯盒等物品,最終該地被認定為抗聯六軍密營遺址,也是東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抗聯密營遺址。

  2008年,湯原縣政府在原抗聯六軍密營遺址北側,按照1:1的比例,復建了14個木刻楞房子,盡可能真實地再現當年的抗聯密營營房、伐木工人營地、被服廠、軍械所等,開發了供人們參觀紀念的抗聯六軍遺址景點。

  烽煙已熄,歷史猶存。站在抗聯六軍密營遺址的土地上,仿佛看見在『抗聯井』前,抗聯戰士們汲水忙碌的身影。微風拂過,帶來英雄們浴血奮戰、誓死抗敵的述說,一草一木都見證了抗聯戰士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的恢弘壯麗的斗爭史。

  80多年過去,密林早已重歸寂靜,但烽火歲月裡一個民族的奮勇不屈永遠不會被遺忘。如今抗聯六軍密營遺址已被包含在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內,成為我省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悉,每年來密營遺址參觀的游客可達4萬人次。

  湯原作為抗聯六軍的故鄉,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萬千英烈星光璀璨。湯原縣文旅局副局長繳東池說,近年來,湯原縣委縣政府圍繞打造『紅色抗聯聖地、綠色休閑之都』總體定位,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以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為起點,由南至北,開放了金星村、北向陽村、北靠山村、香山村、腰營林場、大亮子河林場等6處景區景點,把紅色之旅串珠成鏈,打造了『百裡景觀大道』,有力支橕了鄉村振興和紅色旅游線路的開發,這裡集文化展示、餐飲服務、民宿民居、觀光采摘、休閑娛樂於一體,支橕帶動了全縣旅游發展,釋放出新的吸引力和經濟社會價值。

  抗聯密營遺址作為『百裡景觀大道』的最後一站,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重點景區。記者一行一路回溯看到,腰營林場建設了以森林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綜合服務區,集宣傳推介、餐飲、住宿、旅游紀念品以及山產品展銷為一體;香山村將森林文化融入到項目建設全過程,使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北靠山村通過生態園、民宿民居、生態采摘園、紅色抗聯浮雕文化牆等,讓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在融合中煥發新的生命力;金星村朝鮮族『馬尾式』屋頂、彩繪牆,以及秋千、蹺蹺板、摔跤場等設施盡顯民族文化風情……從民族風情的清韻,到綠樹人家的通透,再到紅色文化的厚重,主題色彩的變化彰顯了湯原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碰撞,多元開放與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全領域旅游發展大格局。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黑龍江 重振雄風再出發

【專題】守初心 擔使命 重走抗聯路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