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以國家級平臺為『跳板』,昇級雪城綠色食品產業
2019-07-22 11:12:39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牛力武 呂曉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2日訊 7斤香瓜售價98元、8斤西瓜售價89元、木耳每斤120元……從5月末起,寧安市蘭崗鎮部分棚室的香瓜、西瓜就坐上飛機,被航空快遞到『長三角』『珠三角』等暢銷地,東寧黑木耳也經過真空包裝,出口韓國身價倍增。

  市農業農村局統計顯示,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牡丹江綠色食品產業,截止到6月末,全市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19億元,同比增長30%。上半年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和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以下簡稱『雙標』)資料被陸續納入由農業農村部建立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擴大了綠色有機食品的市場影響力。從整體上看,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昇級步伐逐漸加快。

   借助平臺,提昇綠色食品產業規模效益

  以往牡丹江市只有豬肉、蔬菜等少數農產品品種被納入商務部牽頭建設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在縣級政府和農業、出入境檢疫等部門共同推進下,寧安280萬畝農田全部納入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在此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全市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資料被陸續納入農業農村部設立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統一對外發布信息,這為牡丹江綠色食品產業加快開拓國內消費市場、提昇經營效益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維護消費者食品安全的角度考慮,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應該覆蓋所有上市銷售的農產品。今年上半年,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積極組織本地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進入農業農村部設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將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年檢等資料對外發布,打破信息管理『條塊分割』狀態,努力提昇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的規模和效益。上半年,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總面積達到505萬畝,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增至15個,以種植業、畜牧業為重點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66.4億元,同比增長4%。

  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按照農業農村部規定,今後企業相關信息必須在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上發布,纔有資格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有機食品標志登記認定。

   借助『雙標』,提昇農產品知名度附加值

  7月16日,牡丹江龍豐苹果、刁翎甜瓜、寧安馬鈴薯、鏡泊湖胖頭魚4個新認定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在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上公示。預計公示期結束後,這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將很快投入使用,有利於樹立地方產品信譽,提昇產品檔次,拓展市場擴大銷售量。

  今年牡丹江市以食用菌、瓜果菜等產業為重點,抓住部分農產品地理標志、綠色有機食品標志開始認證的時機,擴大『雙標』的數量。截止到6月底,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產品達到214個,培育了響水大米、蘭崗西瓜、海林猴頭菇等19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僅次於哈爾濱居全省第二位。 今年牡丹江市將各種農產品標志、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產加以整合,積極引導牡丹江市綠色食品企業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與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融合發展與使用,使全市綠色有機食品使用『雙標』的比例達到70%以上,數量越來越多。

  市綠色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人士說,隨著越來越多的『雙標』在雪城農產品包裝上印刷、使用,可以進一步擴大牡丹江作為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影響力,提昇牡丹江市農產品知名度和商品附加值。

   融合發展,開拓高端市場推動產業昇級

  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今年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打造『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開拓國內外高端消費市場,形成了各地、各部門共同促進牡丹江綠色食品產業加快昇級的良好局面。

  市商務局人士表示,在第六屆中俄博覽會暨第三十屆哈洽會上,牡丹江市以綠色食品企業為主組織43家企業參展,累計簽約28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達到110億元以上,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對牡丹江市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意義重大。

  市供銷社人士表示,通過優化食用菌產品結構、南北合作開拓國內外市場,今年上半年牡丹江市食用菌暢銷俄羅斯、韓國、東南亞等國出口貨值同比大幅增長,牡丹江、東莞兩市供銷社結成合作伙伴推動雪城食用菌市場營銷網絡擴展到廣東,食用菌產業轉型昇級步伐加快。

  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牡丹江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市場經營主體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實施展會營銷、網絡營銷『雙管齊下』,帶動大批農產品銷往國外市場。在寧安市蘭崗鎮,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通過推出精品、網上銷售可以帶動種植瓜果菜的農民實現5000萬元左右銷售收入。上半年,全市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到19億元,同比增長30%,現代市場營銷網絡,為秋收後全市農業經營效益提昇奠定了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