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全域旅游精彩呈現,打造雪城區域協調發展新引擎
2019-07-23 10:33:48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日報  作者:王金成 唐敏秋 陶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3日訊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主導或者是以旅游業為引擎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牡丹江創新實踐全域旅游,立足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人文風情,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戰略性支柱產業打造和旅游強市建設,在充分對接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相關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牡丹江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推進大統籌、大整合、大發展,加快城市轉型、動能新增、品牌提昇、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

  通過發展全域旅游,讓牡丹江的歷史文化遺存活起來,讓這廣袤的林海雪原上的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讓八方游客在冰天雪地裡盡情體驗『北國風情』,讓市民在享受愜意生活的同時收獲『旅游紅利』……全域旅游正揚帆啟航,讓我們共同展望一個更加美好的牡丹江。

  融合篇:構建7大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向『大旅游』轉型

  推動旅游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向『大旅游』轉型,《規劃》明確將旅游產業作為促進產業融合的主要抓手,構建牡丹江『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林業』、『旅游+商貿』、『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研學』7大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通過建設產業融合示范區、示范點等,力爭打造出一批全國一流的典型產業融合示范項目,構築牡丹江城市新品牌。

  『旅游+文化』方面,打造渤海國唐代歷史文化、海林舊街至寧安『寧古塔和流人文化』、橫道河子中東鐵路和俄羅斯文化三大示范區;豐富文化旅游業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旅游+農業』方面,提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加快市區周邊鄉村旅游開發,深化農業旅游化建設。在『旅游+林業』方面,打造牡丹江森林旅游品牌,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在『旅游+商貿』方面,建設一批旅游商貿購物場所,大力發展跨境商貿旅游,提昇商業會展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

  『旅游+體育』方面,以旅游為平臺、以體育為內容,打造中國北方運動基地,培育體育旅游項目和新業態,放大冰雪優勢,夯實冰雪旅游群眾基礎,加強東北亞地區體育交流。『旅游+康養』方面,高水平發展『中醫康養、森林康養、濱湖康養、溫泉康養、田園康養』五大康養旅游產品,打造康養旅游示范點。『旅游+研學』方面創新旅游與科研、游學、教育的融合,創建一批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打造紅色研學旅游示范區。

  『全產業融合的實質是「旅游+」,是旅游業向各行業滲透的一個過程。』專家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1+1』要大於2,就是從『旅游+』轉變到『+旅游』,《規劃》根據牡丹江市的資源特色,將與旅游產業關聯度大的文化、農業、林業、商貿、體育、康養、研學等7大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積極推進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共融共生共興,在更大的空間裡,創造出更多的旅游新產業、新業態,構建『大旅游』產業新高地。

  產品篇:完善產品體系豐富全季旅游體驗

  《規劃》中明確,要完善產品體系,打造生態養老、溫泉養生、健康旅游、森林康養、避暑度假、自然觀光產品體系,構築牡丹江康養旅游品牌;發揮牡丹江冰雪資源優勢,豐富冰雪旅游產品;完善旅游體驗性載體建設,研發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旅游文創商品;豐富牡丹江邊境旅游體驗,開發邊境風情產品;豐富旅游支橕產品,打造牡丹江時尚、動感、現代、多元的旅游體驗。同時,推出牡丹江必玩的十大冰雪旅游品牌產品、六大冰雪旅游創新體驗產品、五大冰雪旅游線路,強化全季旅游主題、打造全季重點產品、完善全季項目支橕。

  『在提昇牡丹江觀光產品的基礎上,全面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積極發展新興專項旅游產品,豐富全季旅游體驗,滿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消費需求。』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通過聚焦旅游產品體系構建、冰雪旅游產品延展以及全季旅游產品串聯三大方面,綜合突破牡丹江全時全季旅游的發展瓶頸。

  服務篇:完善全方位服務實現快進慢游

  《規劃》提出,將昇級全市陸空交通體系,完善旅游服務功能,特別是對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高速服務區進行昇級改造,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務功能。完善景區最後一公裡,實現快進慢游,包括昇級一般道路,打造旅游快速專用公路,實現『城景通』;打通景區之間連接道路,實現『景景通』,建設旅游休閑綠道。發起全市旅游服務區革命,打造旅游服務區樣板。

  《規劃》明確,完善全方位服務,重點提昇5條旅游公路,以鏡泊湖高速公路服務區為試點,打造『高速公路服務+旅游休閑』的樣板示范。全面推進旅游廁所革命,3年內新建和改建廁所155座。打造10大自駕車露營地、8大智慧旅游景區,構建『1+5+4』三級旅游集散諮詢體系。

  『所謂全方位服務,主要還是對游客來說的,不斷提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提供更多的讓游客滿意的產品。』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全方位服務,可以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從而更好的體驗牡丹江的風土人情,這就需要實現各項旅游服務支橕要素,諸如公路交通、景區設施、旅游產品,以及其他旅游基礎設施等的全域覆蓋,同時優化『吃、住』等配套服務,實現交通互連、服務共享、信息互通。

  宣傳營銷篇:落實全媒體營銷打造全新管理體制

  《規劃》提出,圍繞『冰雪勝境,避暑天堂——牡丹江』總品牌,推出鏡泊勝景、林海雪原、百年口岸、生態康養、都市休憩等五大旅游名片,落實全媒體營銷,昇級線上新媒體宣傳推廣,推進線下營銷創新。結合地方文化、自然資源,搞活品牌賽事節慶,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賽事節慶活動,引爆市場。構建『5+3+2』的十大旅游線路,包括『中東鐵路主題線路、特色美食主題線路、紅色教育主題線路、2條經典自駕環線』五大市內經典旅游線路;『哈亞雪牡精品游線、人文民俗精品游線、東部生態避暑精品游線』三條區域精品旅游線路;以及『跨境直飛游線、中俄跨境游線』兩條跨境旅游線路,全面盤活牡丹江全域旅游資源。

  牡丹江市旅游從業者表示,『酒香也要勤吆喝』,牡丹江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要想讓更多的人知曉牡丹江、來到牡丹江游玩,就要在宣傳推介下大功夫,通過活動、概念、體驗式、互動式的活動策劃,突出旅游重點,打造旅游亮點,實現牡丹江旅游的品牌昇華。

  此外,在全域管理方面,《規劃》明確將構建由『政府主導』轉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全民參與』的全新管理體制,建立現代旅游管理體系,強化企業主體、撬動社會資本、做活景區市場,通過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加強政府與市場的聯系,形成市場主導的發展局面;在全域環境保護方面,將旅游發展與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加強水環境、森林環境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