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以生命赴使命 用忠誠鑄忠魂——記『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劉亞慶
2019-07-24 08:59: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俊然 佘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4日訊(王俊然 記者 佘雨桐)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了《關於表彰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的決定》,我省5人獲『人民滿意的公務員』、3個集體獲『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黑龍江省依安縣人民法院民三庭原庭長劉亞慶榮獲『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劉亞慶法官。資料圖

  1983年8月劉亞慶加入了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司法審判事業,劉亞慶生前任依安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三庭庭長、依安縣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主任。因工作表現突出先後被省高院授予榮譽天平獎章、縣政府年度先進工作者和縣直機關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次被市中院評為優秀法官、2次被縣法院評為調解能手,民三庭也被縣法院評為先進集體。2017年10月24日在依安縣矛盾多元化解中心揭牌啟動儀式當天,劉亞慶因長期勞累過度突發心髒病,最終搶救無效離世,享年57歲。

庭審中的劉亞慶。資料圖

  信念堅定、勇於擔當,他是服務發展大局的踐行者

  35年如一日堅守在司法審判工作第一線,始終安心本職、專注工作、迷戀事業,勇於處理疑難棘手案件。2004年『糖廠破產案』是全縣第一起涉及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案件,沒有成規案例可參照,他頂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家庭壓力,依法依規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法院完成了清算企業資產7600餘萬元,清算債務3億元,妥善安置了1104名職工,並順利實現企業改制,得到了黨委政府的認可和當事人的好評。2014年某糧食加工招商引資企業,因拖欠糧款被訴至法院,原告方農戶人數眾多,此案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必然會給縣域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一方面企業依據合同約定據理力爭、拒付糧款,另一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讓辦案人員倍感壓力。他認真分析脈絡,提出了『佔優糧產地,為農戶保本,促長期合作,達互利共贏』的思路得到企業認可,經多方調解給付了糧款,不僅促成農企合作項目,也實現了多方共贏的良好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結案後他向縣農業部門提出了《加強農業技術精准扶持》的司法建議,民三庭也成了種糧合作社義務法律顧問。多年來,他妥善處理了5000餘起民商事糾紛案件,涉案標的額達到幾十億元,無一起案件當事人到省進京上訪,為保障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亞慶所獲榮譽。資料圖

  心系百姓、甘於奉獻,他是司法為民的服務者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他始終記於心、踐於行。在基層法院,很多案件當事人往往將怨氣指向法官,而劉亞慶同志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傾聽群眾訴求,保持理性的溝通方式。一次在法院門口,一位當事人聽見有人叫他庭長,就上前一把抱住他的腿,坐到地上讓他給『做主』,法警趕忙上前勸阻,他卻陪著當事人一起坐在了地上,一邊認真聽,一邊幫當事人一件一件整理證據材料,雖然不屬於自己負責的案件,但依然耐心的領到窗口辦理手續。他心中時刻記著群眾利益,總是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處理問題,曾經處理一起物業糾紛,涉及居民160餘戶,他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迅速提存證據,盡快恢復供暖,使居民和物業雙滿意、零糾紛。有時為能及時化解矛盾,他經常放棄自己休息的時間,驅車百裡到當事人家調解,從不叫苦叫累,每次接到約見當事人的電話,他總是一路小跑到約談室,他說不能讓群眾著急上火。他善於化解當事人之間的心理隔閡,很多人被他這種為民執法的深厚情懷所感動。

劉亞慶到百姓家中開展調解工作。資料圖

  恪盡職守、業務精湛,他是社會矛盾的化解者

  『為了群眾不累訴,寧願自己多跑路』是他的座右銘,同事們眼中的『業務通』『調解專家』是通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勤勉敬業換來的,也展現了一名人民法官忠於職守的信念和追求。他所辦的案件調撤率達到60%以上,連續多年無發回改判案件。2016年審理一起當地種植與外地加工企業的合同糾紛案,事實清楚但為各自利益互不相讓,多次調解無望已草擬了判決書,而他憑多年經驗認定雙方經營互依、前景看好,為此專程赴企耐心釋法明理,兩家為真誠所動,最終調解結案。這樣的案件還有很多很多。『不要死板的套用法條,要深入研究案件背後的人和事,所辦案件纔有好的效果』這是他帶隊伍常說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得,也是這樣做得。

劉亞慶到農戶家中釋法答疑。資料圖

  不畏艱辛、勇挑重擔,他是司法改革的落實者

  他深知為順應事業發展和群眾需要,司法改革勢在必行,並勇於承擔起案件『繁簡分流、訴調對接、矛盾多元化解』的改革重任。2017年已嚴重超負荷工作的他為矛盾多元化解中心籌建奔走操勞,57歲的老同志開始學習上網、練習打字,經常研究到深夜,並組織起草了《依安縣人民法院繁簡分流、快審速裁、訴調銜接及財產保全程序操作規則(試行)》,為中心受案范圍、『繁案簡案』界定、理清訴調銜接流程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心的順利啟動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凡事親力親為、勇挑重擔,為保證案件質量和為年輕乾部多爭取學習業務時間,包攬了大量審判實務工作,15年來一直堅持自己訂卷,午休期間還在加班辦案,直至病發離世。

劉亞慶生前辦公桌上未裝訂的案卷。資料圖

劉亞慶辦公桌上的臺歷。資料圖

  『明天忙』,日歷上簡短的三個字是劉亞慶最後一天工作的真實寫照,案頭的一本普通日歷記錄了他的辛勞和擔當,也成為一件珍貴的遺物。翻開他在從事法律職業35年的經歷,忙碌是工作的狀態,公平是忙碌的結果。經手的5000多個案件,無重審、改判,無一錯案和上訪纏訴。劉亞慶一生忙碌求公平,他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信念,什麼是敬業,什麼是無怨無悔的人生。

  嚴以律己、孝善持家,他是廉潔奉公的示范者

  時刻以共產黨員標准要求自己,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准則,艱苦朴素,克己奉公。從不攀比物質追求,從不計較待遇,生活節儉,勤勞朴素,去世當天為揭牌儀式特意准備了一雙平時很少穿的皮鞋。他堅持以德修身、孝善持家,孝敬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照顧患重病妻子不離不棄,關愛乾警時常伸出援手,是同事心中團結共事的好戰友,是愛人心中相濡以沫的好丈夫,是子女心中剛毅堅強的好父親,是群眾心中敬業奉獻的好公僕。作為一名糾葛於各種利益衝突的法官,他在從事司法審判工作的35年間,做到零違紀、零投訴,以高尚的黨性修養和過硬的司法作風,詮釋了共產黨員的無限忠誠。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