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來自『智庫』的力量
2019-07-24 09:43:10 來源:大慶網  作者:徐衛 孫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八一農大國家級雜糧研究中心大學生正在進行實驗操作。

  東北網7月24日訊 18年前的9月7日,高新區腹地尚略顯荒蕪,一鍬鍬沙土在眾人手中揚起又撒落,百湖大地上第一所本科高校——大慶石油學院(東北石油大學)正式奠基。

  此後,更多的高校在慶『紮根』: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來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建設大慶校區,大慶師范學院晉昇本科院校……目前,大慶駐有6所高校,在全省僅次於哈爾濱。

  全市近7萬高校師生正用他們的智慧、汗水和青春為大慶轉型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為實現大慶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動『人纔引擎』。

  『科技成果之花』飄香百湖

  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是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八一農大航天育種基地的果蔬搭乘『神八』飛船遨游太空,體驗航天育種神秘之旅;東北石油大學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落成,孵化石油裝備與石油化工核心技術產品;大慶師范學院自主研發的三元復合驅除垢防垢技術成果累計為大慶油田節約創效6億多元……

  從實驗室『搬』進生產車間,從『藏在深閨無人識』到市場廣泛接受認可,市校合作為科技成果對接和轉化落地搭起了『鵲橋』,加快了駐慶高校科技成果在慶轉化的步伐。

  八一農大加大科技投入,建設了以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代表的1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7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大豆三壟栽培技術』『農作物種衣劑』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有效轉化。

  去年,該校與大慶市共建的大慶設施農業研究院,已先後培育8個瓜菜新品種,示范推廣板藍根航天誘變育種項目、航天瓜菜品種、水果番茄等10大類300多個品種和多項栽培技術,輻射帶動周邊14家農業企業,10餘萬棟棚室,實現產值上億元。

  被譽為石油界『黃埔軍校』的東北石油大學,科研實力強勁。2005年2月,該校建成了國家大學科技園。目前,園區已成為以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研發、石油裝備與石油化工核心技術產品孵化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辦公服務為一體的石油領域第二家國家大學科技園。截至2018年12月底,園區孵化場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00多家,駐園企業、在校學生在這裡創業實踐,園區已經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

  抓好『油頭化尾』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龍江振興和大慶轉型開出的一劑良方。東北石油大學組建了3個研發團隊,凝練了6個研發方向,成立了『油頭化尾』研究院,全力助推大慶『油頭化尾』產業,目前,相關科研工作正在全力推進中。

  依托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等理工類科研平臺,大慶師范學院研發的《三元復合驅油井除防垢技術》成果使三元油井檢泵周期由30-40天提高到300天左右,累計為大慶油田節約創效6億多元。其研發的《現場便攜式綜合錄井儀傳感器檢定裝置制作》相關成果推廣應用後,預計為大慶油田年增效1.5億元左右。

  『人纔雁陣』為大慶轉型發展提供智力支橕

  『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人纔!』『葛優在電影《天下無賊》中的這句經典臺詞,道出了人纔的重要性。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省長王文濤強調,要用『頭雁行動』固巢留鳳築巢引鳳,搭建好事業平臺,打好政策『組合拳』,通過固本培元,留住領軍人纔,穩定核心平臺和核心團隊這個『四梁八柱』。

  人纔靠『搶』更靠『育』。近年來,駐慶各高校培養造就了以『萬人計劃』、『青年長江學者』、『龍江學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纔』、『龍江科技英纔』等為代表的一批高層次拔尖人纔。

  東北石油大學作為大慶地區最高水平的高等學府,是大慶地區重要的人纔聚集地。大慶油田、大慶石化、大慶煉化等油化大企業的很多技術骨乾都是該校的畢業生,他們在服務大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八一農大利用該校的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以『交鑰匙』工程模式派遣科研人員擔任大慶地方企業生產主管,全程參與指導轉化過程;學校每年派出各學科領域專家50餘人,在大慶五區四縣開展技術服務;連續5年召開大慶農業自然和生物災害分析預測及防御對策研討會,為大慶農業發展獻計獻策;每年通過『陽光培訓工程』、『農技推廣人員培訓』、『冬春農業科技培訓行動』等各類活動培訓農民、農技人員及乾部、農村職業經理人3000餘人次。

  哈醫大大慶校區健康照護人纔培訓基地是國內首個有醫學教育背景,集研發、培訓、服務為一體的健康照護人纔培訓基地。基地依托校區雄厚的師資資源,培養多層次健康照護從業者。目前,基地在大慶已培訓學員1500人次。校區還主動與大慶市衛生計生委合作,開展鄉村醫生學歷教育,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與大慶市公安局合作,開展司法及醫療鑒定,建立法醫鑒定中心,通過科技手段為大慶市法醫學司法鑒定實踐解決技術難題。

  作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一直以來,大慶職業學院解決了大慶市諸多大企業的人纔培養瓶頸問題,為政府重大項目建設解決了後顧之懮。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落戶大慶後,大慶職業學院為沃爾沃定向培養汽車專業人纔。幾年來,學校已為沃爾沃培訓復轉軍人500餘人,中高職學生被沃爾沃招聘近800人,SWE培訓基地接待培訓沃爾沃員工近2000人。

  多年來,駐慶高校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其培養的『專業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人纔隊伍,為大慶市各領域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纔,為大慶的經濟發展注入了鮮活的『血液』。

  『象牙塔』提昇大慶軟實力

  組建大慶精神研究中心,讓鐵人精神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專業……作為城市文化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圍繞大慶城市文化建設需要,駐慶高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文化挖掘研究、文化諮詢服務、文化傳播交流等方式,提昇了大慶文化品位,成為了大慶城市文化建設的先鋒隊、生力軍,為實現大慶城市文化軟實力提昇注入『源頭活水』。

  東北石油大學、大慶師范學院主動服務大慶文化事業發展,組建大慶精神研究基地,深入研究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涵養城市的品格氣質服務。大慶師范學院還將鐵人精神教育融入課堂教育,將鐵人精神融入四門必修課。探索將鐵人精神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美術作品、文藝展演、文學創作、詩話翻譯等融入鐵人精神紅色元素。打造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系統地開展了『紅色文化月』等特色主題活動。學院獲批全國高校思想政課教師研修基地,成為對外展示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學院組織研制的『大慶油陶』在首屆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大慶油陶』系列產品曾多次亮相中俄博覽會,受到廣泛關注。

  八一農大深入挖掘農業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探索大慶本地農耕、漁業、牧業、民俗、飲食等農業文化元素,開展大慶農業文化調查和文明內涵研究,加強農業文化的研究與決策諮詢服務。

  完善和建立現代農業文化體系,推動農業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傳承弘揚,打造並推廣大慶市媒介形象,促進大慶市構築『一圈一廊一帶』休閑農業格局(環城都市農業圈、薩大路休閑觀光農業走廊、松嫩兩江沿岸鄉村旅游帶),推動了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此外,駐慶高校還向大慶市民開放圖書館、體育場館、地質博物館等教育資源,積極舉辦同城高校大學生藝術節,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先後赴各區縣開展了大學生『送文化下鄉』文藝演出,受到了一致好評。

  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志願服務必不可少。剛剛在大慶市落幕的黑龍江省第十七屆學生運動會,讓全省目光再次聚焦大慶。賽事中大學生志願者的貼心服務,讓人倍感美好與溫暖。

  而在此前,無論是央視中秋晚會,魅力中國城評選,抑或是全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總能看到大學生志願者服務的身影。

  作為全市24萬『紅馬甲』中的青春『血液』,5萬餘名大學生組成的66支志願者隊伍活躍在大慶市的大街小巷,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以實際行動為文明城市加分。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開展了萬餘次志願服務活動,受眾人數近20萬人次。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