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夜經濟』釋放潛能 點亮城市新『夜』態
2019-07-24 09:43:10 來源:大慶網  作者:戴小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告別『夜太黑』,大慶的夜經濟正在崛起。大慶日報資料片

  東北網7月24日訊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學習,紛紛離開工作地點和學校,一切看起來都很平常。但與幾年前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著急回家,而是趕往各個夜市、咖啡店、健身房等場所,開始自己的『夜生活』。

  售賣各地小吃的夜市,一再推遲閉店時間的商場,午夜專場電影院……如今,大慶市的夜間經濟正漸成規模。

  夜間經濟被『點亮』的同時,也為人們的『日常』提供了更多選擇。夜經濟,正在點亮大慶『夜的黑』。

  大慶『夜經濟』開始釋放潛能

  7月21日,星期日。

  晚上不到5點,市民張偉就跟幾個朋友來到了位於東風新村中央商城附近的樂興夜市:『現在逛夜市的人太多了,不早點來,好位置就沒了。』

  張偉一路走著,不停地跟熟悉的商家打著招呼,不難看出,他是這個夜市的常客。

  『我喜歡夜市,烤串、火勺、烤餅、爆肚、烤生蠔、小龍蝦……這兒至少有上百種小吃,絕對是吃貨的天堂。約上三五好友,再來上幾罐冰鎮啤酒,生活太美好了!』張偉告訴記者,一周最少有三天,他都會到夜市『逛吃逛吃』。

  而第一次逛夜市的高艷艷,則被擁擠的人流驚著了:『從中央商城到東安陽光商場,也就500米的距離吧,人挨人,人擠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用了30多分鍾纔走到頭。』

  高艷艷說,以前只是出差到北京和杭州的時候,去逛過當地的夜市。大慶的夜市也有幾年了,但一直沒去過,因為在她的印象裡,早些年的夜市,基本都是賣烤串的,這次是朋友硬把她拉來的。『真沒想到,大慶夜市這麼好了,除了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店家還都統一招牌統一服裝,街道每隔幾米還放置一個垃圾桶和滅火器。環境看起來很舒適,再加上小吃的誘惑,估計我以後也是這夜市的常客嘍。』

  如果說張偉、高艷艷等體會的是『人間煙火』,市民李小鵬,則把他的夜生活選在了健身房。

  李小鵬堅持健身已經兩年了,晚上九點是他健身的『黃金時間』——周圍人少,容易進入狀態。

  『每天人最多的時候是八點左右,現在好多人已經練完走了。』李小鵬的健身教練王健表示,健身房成立近三年,他明顯感覺到健身的人在增多。『來我們這兒健身的大部分是附近的住戶,下班之後過來健身。一次課程包括拉伸放松訓練在內,大約一個半小時。正常情況下,我們是晚上九點關門,但有的客人喜歡肅靜,就跟教練約晚上九點過來,練到十點、十一點,我們也都陪著。』王健說。

  逛夜市,上健身房,可不是這個城市僅有的夜生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慶,夜色中的『掘金』活動也被細化了。

  近年來,從原本夜晚9點以後鮮有人出門,到如今泡吧、唱歌、喝茶、看電影、宵夜、聽音樂劇……大慶的『夜經濟』正漸漸揭開面紗,內容相較於前些年也豐富了很多。

  對此,何雲深有體會。何雲在黎明湖休閑水岸開著一家酒吧。他告訴記者,大約從2000年開始,泡吧在大慶市逐漸流行起來。那會兒,酒吧賠錢的多,收支平衡就算是賺錢的了。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堅持下來的,基本都能獲得收益了,這個過程也體現了市民夜生活的逐漸豐富。

  已經在東城和西城開了兩家店的匠人張咖啡店的老板張磊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她們晚上的打烊時間也是一推再推,晚7點後到店消費的客人有超過白天客量的趨勢。

  而各大商場舉辦的『店慶36小時、72小時、零點閃購』等活動,則把夜間消費推向了高潮。

  新瑪特就曾舉辦過多場『閃購到零點』的活動。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次『閃購』活動,直到晚上12點閉店,顧客還是絡繹不絕,一晚上的營業額常常能達到白天營業額的好幾倍。因為看好夜間消費,新瑪特把周五、周六、周日的閉店時間由平時的20點30分推遲到了21點。

  7月19日,剛剛開業的讓胡路萬達廣場店,則把閉店時間直接定在了22點。

  從街頭燒烤,到夜間休閑,大慶『夜間經濟』已經開始釋放潛能。

  傍晚,樂興夜市人流如織。

  『夜經濟』,想說愛你不容易

  夜經濟,也稱『夜間經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夜市,它是一種基於時段性劃分的經濟形態,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時到次日凌晨6時所發生的三產服務業方面的活動,其業態囊括了購物、餐飲、旅游、娛樂等。目前,國內一二線城市夜間消費的比重已佔到全天消費的50%以上,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昇,不少城市也已經注意到了夜間消費的重要性和巨大潛力,夜間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的新亮點。

  雖說大慶市夜市越來越火,可夜經濟還處於初級階段。大部分人的夜生活,還基本停留在吃飯應酬上。

  大慶『夜經濟』,想說愛你不容易。

  7月15日,在廣州上大學的小張趁著暑假,帶了幾個大學同學來到大慶。逛了濕地、看了展館、泡了溫泉後,幾位同學提出來,想逛逛夜晚的大慶。這讓小張同學有點犯愁:都知道廣州是不夜城,即使是冬天,到了晚上十一二點,街上還會有很多人,很多店鋪都開張營業。大慶的商場、超市多數關門時間比較早,有幾條商業街,還很分散,也很少有各種演出活動,一到晚上,整個城市都『睡了』,很難找到『吃喝玩樂購』一條龍聚集消費的好去處。夜晚年輕人都願意去人氣旺的場所消費放松,可大慶符合此類消費需求的去處不多。

  為什麼豐富多彩的夜間生活還沒有真正走入大慶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呢?就此,記者采訪了八一農大經管學院教授、戰略管理專家韓光鶴。

  韓光鶴說,制約大慶市『夜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

  首先是市場業態單一。目前大慶市的夜生活內容主要以餐飲娛樂為主,晚上消費場所除了飯店、歌廳、酒吧、夜市外,再難找到可以去的地方。而要想帶動市民的夜生活,重要的是要有豐富多彩的內容。比如人們在白天無法得到滿足的消費——娛樂、健身、休閑、購物、文化活動等等。

  第二是經營季節性強。大慶市冬天寒冷漫長,十月份天氣就開始變冷,晚上出門會感覺寒氣逼人,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纔能感覺舒適。將近半年的冷天,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市民『貓冬』的生活習慣。受冬季寒冷氣候影響,大慶市『夜經濟』在溫暖季節繁榮,寒冷季節蕭條。

  第三是文化特色不足。大慶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場所服務時間超過18點的極少,4A級以上景區均無夜游服務。

  第四是配套設施缺失,夜晚出行難。夜經濟的主要形式是消費,其領域涵蓋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旅游、保健等。而居民消費意願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供給的完善與否。

  市民許女士在開發區從事軟件編程工作,平時工作非常忙,周末還要陪孩子。許女士想買點東西只能利用晚上下班時間,有時想多逛一會兒,卻因為到她家的公交車最晚一班是晚上7點多,她只能趕末班車回家。如果趕不上末班車就得打車,花錢多少不說,商場門前想打輛車實在是太難了,趕上節假日就更難。

  第五是舊的生活習慣難改。大慶市民多年的生活習慣就是晚上吃完飯,一家人圍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只有一少部分人有夜間消費的習慣。而『夜經濟』想繁榮發展,如果沒有市民的廣泛參與,就免不了冷冷清清。市民的生活習慣形成日久,非一朝一夕能改變。

  『夜經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軟實力』

  最近,在各地出臺的新一輪促消費政策中,『培育夜經濟』一詞頻頻出現。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城市紛紛推出舉措,提出要建立夜間經濟示范街、地標型夜市。總體來看,我國夜間經濟已轉變為包括『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夜經濟』越發達,其城市的經濟發展就越發充滿活力。夜經濟可以拉動消費,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同時滿足消費需求、創造就業崗位。

  以大慶市幾個夜市為例,它不僅盤活了閑置資產,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還讓更多人借此找到了創業、就業機會。

  『兄弟生蠔』攤主魏兵,是樂興夜市特色餐飲街上的一名經營者。他對記者說:『這條街客流量非常大,我和哥們在這裡有三個攤位,僅我自己負責經營的生蠔攤,每天就能賣出去200到300只生蠔,生意不錯。』

  同樣在這條街上,馮師傅夫婦倆做的是『特色鐵板魷魚』。因為味道獨特、食材新鮮、好吃又不貴,每個晚上,檔口前都排著長隊。馮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在夜市已經出攤多年了,每年營業時間雖然只有6個月,但收入不菲,一晚上大約有3000元的銷售額。

  在讓胡路區昆侖唐人中心附近的『唐人古街』夜市,李師傅正在為游客准備燒烤美食。2017年5月,李師傅通過朋友介紹,入駐『唐人古街』,由於收益可觀,目前他在這裡開了多個檔口。李師傅說:『每日營業額能達到3000元左右。』

  與李師傅不同,經營戶周女士是一名下崗工人,聽說『唐人古街』對殘疾人、退伍軍人、下崗工人等經營戶有特殊照顧,她便著手在這裡租了一個攤位。周女士說:『我們家的攤位費要比其他攤位少很多,這裡的客流量也很大,生意很好。』

  發展『夜經濟』,大慶市空間巨大。

  有人曾粗略算過一筆賬,大慶主城區約有160萬人口,即使只有10%的人有夜間消費的意願,就是16萬人,如果每人每晚消費30元,那麼,每天晚上,就是將近五百萬元的市場。

  對夜經濟的呼喚,一直沸騰在民間,這也正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增加的一種表現。

  市民崔女士的話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聲:『大慶主城區上班族比較多,工資不少賺,白天忙活一天,晚上想找個地方消遣一下,可就是沒有好去處。』崔女士說,大慶人有錢,還有閑,可目前來看,晚上除了逛商場、吃飯、唱歌,沒有更好的活動,只能貓在家裡,如果有更好的去處,相信很多市民都會走出家門,讓自己的夜生活豐富起來。

  如何讓『夜經濟』點亮大慶的夜

  發展『夜經濟』,不僅可以提供更多就業的機會,還可以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從而擴大消費、增加稅源,有效拉動地區經濟增長,提昇城市品位。

  為了達到目標,薩爾圖區通過本地調研、外出取經,終於找到了好的方法:著力打造大慶市規范化、特色化、名片化、招牌化的特色餐飲街。

  讓胡路區則將『大眾創業』與發展『夜經濟』緊密結合,大力支持轄區特色夜市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夜經濟』找到了創業機會。

  『夜經濟』給消費者創造了更加多元的夜間消費場景,也將成為衡量城市繁榮、生活舒適度的重要標准。

  如何抓住契機,進一步促進城市消費增長,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創新夜間經濟業態呢?

  『大慶是百湖之城,應該充分做「水」文章。有的城市,在湖邊修了一條情侶路,吸引了眾多市民在傍晚環湖走、環湖跑,而且隊伍越來越大。』市民張先生認為,如果我們能結合黎明湖、萬寶湖、三永湖等資源優勢,經常舉辦一些有特色的夜走、夜跑活動,一定會對繁榮『夜經濟』起到一定的作用。

  『「夜經濟」屬於消費時長的拉伸,本質上來說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點亮「夜經濟」,必須要做強其產業基礎,這是因為「夜經濟」的繁榮說到底是以第三產業的發達為支橕的。因此,我們既要積極引導,也要給予各種業態充分的生長空間。』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趙俊平亮出了他的觀點。為此,他還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政府規劃要先行,配套服務要跟上。夜間消費,人、車流量都比較大,能否保證充足的停車位?公交停運時間較早,如何解決夜間出行便捷化問題?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如何避免光污染、噪音擾民?發展『夜經濟』,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市發展『夜經濟』,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提昇配套服務,創造便利的產業環境。對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要加強監管,為產業良性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二,與全域旅游相結合。避免出現『同一個中國,同一個夜市』的同質化問題。我們應充分挖掘本地夜間休閑資源、場所和項目,結合自身文化特點,打造休閑娛樂項目,打造『美食+文化』的新夜市。比如大慶市獨具特色的蘆葦畫、油陶、一滴油等,都可以融入到美食+文化『的新夜市裡。

  三,創建良好的產業環境,促進『夜經濟』多元化發展。『夜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努力。培養多元『夜經濟』商圈不僅需要政府補貼,還需要了解不同消費群體對『夜經濟』娛樂場所的個性化需求。夜經濟不應只是吃吃喝喝,演藝、文旅、體育、商貿等領域都應進入夜間消費的『菜單』。要通過完善規劃,使『夜經濟』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的格局。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