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 7月3日早上7點半,龍江縣山泉鎮官窯村有村民向村主任劉寶奎反映,村民朱某家房後的大楊樹枝頭和旁邊高壓線相連,下雨天有漏電危險。劉寶奎隨後立即向鎮服務中心吹響『需求哨』,7點40分,鎮服務中心向鎮電業所告知了情況,鎮電業所由於沒有大型搶修機車,便立即向縣電業局請求支援。8點50分,縣電業局搶險專業隊趕赴現場,將樹冠剪掉,消除了安全隱患。事情從反映到解決僅用1個多小時,這樣的效率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此事件中,官窯村村主任劉寶奎吹響的『需求哨』是怎麼一回事兒?原來龍江縣為提高為民辦事效率,整合了黨的建設、服務群眾和社會治理這三個網絡,通過實行吹哨報到制度,推進黨員乾部、部門資源、治理能力下沈到網格內,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新機制。當有些問題在最末端的網格內解決有難度或網格內根本沒有能力解決時,龍江縣借鑒北京吹哨報到機制,讓縣鄉(鎮)部門和網格連起來,打通調動部門資源的最後一公裡,實現部門資源全部下沈到網格裡。
『龍江縣黨建引領三網融合基層治理新機制架構是縣級為一級網格,鄉鎮為二級網格,行政村為三級網格,自然屯為第四級網格,從屯內的黨員中選擇若乾履職能力強的黨員,劃分為若乾個黨員責任區,即為第五級網格。目前,全縣以黨員責任區形式劃分了3230個網格。』龍江縣網格化服務中心主任張喜林告訴記者。
『村級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向鄉鎮網格服務中心「吹響需求哨」,鄉鎮進行分析研判,重大事項由黨委召開專題會議解決,一般事項向職能部門「吹命令哨」限期解決;如果本鄉鎮解決不了,那就向縣網格中心「吹響需求哨」。「哨聲」就是群眾的心聲,全縣上下必須以哨為令,「哨響」必須報到。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這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體現,更能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讓群眾有獲得感,更有幸福感。』龍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延新的話鏗鏘有力。
據了解,年初以來,龍江縣網格服務中心接哨辦結率達到99.7%。通過『吹哨報到』,一些鄰裡糾紛、信訪矛盾在田間地頭和群眾家門口就得到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