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水稻田裡迎來養老考察團
2019-07-29 10:00:5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29日訊 正值盛夏,五常市民樂鄉友誼村閻家屯良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水稻長勢正好。2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把稻田『洗』得愈發碧綠。田間小路上,一伙遠道而來的客人打破了田野的寧靜:『這兒的空氣太清新了!』『這水稻長勢真好,太美了!』

  來自北京的養老旅居考察團一行數十人,不顧風大雨急,迫不急待地下車,橕起雨傘,享受這難得的綠色和清涼。考察團成員、中國太陽城集團董事局主席朱鳳泊說:『一下車就聞到了稻花香的香味兒,感覺真的好!我在北京做養老產業,太陽城住著將近4000位老人,2年多前開始吃五常市良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米,至今已經采購了300多噸。我們在北京吃上了綠色有機的良心大米,也希望給更多的人分享黑龍江的好大米。這次我們組織了62人來觀光考察,他們來自祖國各地的各行各業,有香港的、四川的、福建泉州的,其中有很多是有實力的企業家。他們希望通過觀光考察將五常大米更好地銷售出去。』

  良子水稻合作社負責人陸彥良和合作社的成員們熱情地招呼著遠道而來的客人。陸彥良介紹說:『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為水稻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從土地看,這裡是千百年自然形成的草炭寒地黑土,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再加上磨盤山山泉水的日夜滋養灌溉,產出的大米品質上乘,營養豐富。』

  陸彥良說,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們利用近乎苛刻的標准踐行生態古法種植,通過人工育苗、人工插秧、人工除草、人工收割、自然晾曬、自然風乾,使水稻營養不流失。目前種植基地面積1500多畝,我們叫它『良心福地』,年產大米300餘噸,銷往國內很多省份。

  正說話間,合作社技術員岳連海穿著雨靴,踏進稻田裡,拔出了幾棵水草。岳連海說,這是人工除草落下的,如果用除草劑,就不會有遺漏。我們種地不用農藥化肥,只用良心和汗水。

  好山好水好大米。客人們眼見為實,心動立刻行動,當場就與良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預訂了50多畝地、畝產200公斤的有機稻花香大米,共約10噸。雖然下著雨,但合作社負責人陸彥良的心裡早已是陽光燦爛。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