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七十年,龍江大地發展波瀾壯闊,猶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而攝影,用光影定格了無數難忘的瞬間。它們是時光之河中泛起的一朵朵浪花,也許微小,或很平凡,卻真實紀錄了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為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各條戰線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新風貌,從本期起,東北網與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聯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系列影像《瞬間|我鏡頭裡的七十年》。

1998年8月,經抗洪大軍的數晝夜的連續奮戰,被洪水衝毀的濱洲線國際鐵路大動脈恢復通車。
『九八洪水』給龍江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在黨和政府堅強領導下,數以百萬計的軍民戮力同心戰勝了洪魔,將損失減到最小,誕生了可歌可泣的『抗洪精神』。

2003年4月26日,隨著中部引嫩工程開閘放水,黑龍江省首次利用水利設施為紮龍濕地實施生態補水。
近年來,黑龍江加大生態保護工作力度,我省已有國際重要濕地9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09處,濕地公園78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63處,省級濕地公園14處,濕地保護小區11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省級濕地保護管理體系。

2003年5月初的一天,齊齊哈爾市街頭,幾位市民在抗擊『非典』的標語下打籃球。
在災難面前,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勇敢面對,共克時艱,這是令人難忘的一幕。

2004年12月28日上午,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的農民到合作社領取每畝150元的分紅錢,再加上一畝地糧食補貼11.89元,農民一畝地可淨得161.89元。依據相關政策,該村490戶2000多名農民將自家經營的責任田反包給村裡的農機作業合作社,實行統一耕作,統銷統分,農民們自己則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乾起了副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東北地區有條件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於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

2008年9月25日晚,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紅星鄉,航天員劉伯明的家人和鄉親在電視前為『神七』的成功發射歡呼雀躍。
劉伯明、翟志剛都是龍江籍的優秀航天員,為中國航天事業騰飛做出了『龍江貢獻』,他們也成為家鄉人的驕傲。

2016年11月5日,拜泉縣仙洞山野生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三只梅花鹿悠閑地在林地中穿越。
近年來,當地注重生態保護工作,逐年加大退耕還林力度。2018年2月8日,仙洞山野生梅花鹿自然保護區晉昇國家級行列。
作者簡介:王勇剛,1962年生於齊齊哈爾市。1980年入伍,1997年部隊轉業到齊齊哈爾市《鶴城?報》任攝影記者至2019年6月。先後參加了1987年大興安嶺撲火救災、1998年抗洪搶險等重大突發事件報道。2004年榮獲齊齊哈爾市十佳記者,2005年榮獲齊齊哈爾市勞動模范,2006年榮獲黑龍江省十佳記者,2007年榮獲黑龍江省勞動模范,2008年當選奧運火炬手,200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和新聞攝影專業創作人士積極參與,踴躍賜稿。照片以單幅為主,附簡潔說明及作者個人簡介和聯系方式,每人不超過七張。所有入選稿件將陸續在東北網首頁發布,稿酬從優,並在『振興風采、輝煌歷程——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攝影作品展』上集中展出。
投稿郵箱:東北網80442417@qq.com聯系人:陳先生(電話:13703615521);省攝協photohlj@126.com聯系人:施岩